了无数士子之心。
“新会蒲葵”的故事,讲的是谢安拥有一个庞大的“圈子”,通俗地说,就是拥有一个四海八方的“粉丝团”,这又是怎样一个“粉丝团”呢?
谢安的一位同乡,之前本来是中宿县县令,后来因为罢官,改行经商做生意,结果因为经营策略出了问题,资金周转不灵,生活一直穷困潦倒,想要回乡,却一直筹措不够返乡的盘缠,这让他一时焦头烂额。
有一天,此人在路上遇到了谢安,当时谢安的盛名,如雷贯耳。于是,此人便想请谢安,帮帮自己,以解燃眉之急,两人又是同乡的关系,多个朋友多条道。谢安也乐意帮同乡一把,就问那人,你现在手里,还有什么值钱的存货。那人回答,还有做买卖时,滞销剩下的五万把蒲葵扇。谢安一听,点了点头,于是在一堆蒲葵扇中,顺手选了一把,拿在手上,闲暇的时候,手摇蒲葵扇,随意把玩。
当时,京城建康的文人士大夫,还有平民百姓,都觉得谢安手执蒲葵扇的样子,雄姿英发,羽扇纶巾,十分潇洒风流,令人神往倾慕,便争先恐后,抢购这种品牌的蒲葵扇。
一时间,这种蒲葵扇的物价,疯狂地几倍几倍飞涨,那人不仅筹齐了回乡的盘缠,而且还借此发了一笔横财,可以说是一箭双雕,意外的收获,文献中是这样记载“新会蒲葵”的故事:
安少有盛名,时多爱慕。乡人有罢中宿县者,还诣安。安问其归资,答曰:“有蒲葵扇五万。”安乃取其中者捉之,京师士庶竞市,价值数倍。(《晋书·谢安传》)
“新会蒲葵”的故事,谢安潇洒飘逸的风流气质,可见一斑,用四个字形容:老少皆宜。无论是处于庙堂之高的文人士大夫,还是地僻社会底层的庶族平民,都是谢安忠实的“铁杆粉丝”。他们并不是因为谢安出身陈郡谢氏的显赫家世,也不是因为预测到谢安日后会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三公宰辅,而是真正地折服于谢安的气质与才情,这是最广泛的“圈子”文化。
以上两个故事:“洛下书生咏”和“新会蒲葵”,让我不由得想起了另外两个故事——“掷果盈车”和“侧帽风流”。它们分别讲的是西晋美男子、文学家潘岳和北周名将独孤信的故事,这又是两个关于气质与颜值的故事。
潘岳,是“中国四大美男子”之一,西晋著名的文学家,文采斐然,在文学史上,与西晋另一位文学家陆机齐名,并称“潘江陆海”,钟嵘的《诗品》中写道:“陆才如海,潘才如江。”在颜值上,潘岳又与魏晋另一位美男子卫玠齐名,唐代大诗人诗圣杜甫,在一首五言律诗《花底》中写过这样的诗句:
恐是潘安县,堪留卫玠车。
深知好颜色,莫作委泥沙。
因为潘岳字安仁,所以世称“潘安”,与谢安仅有一字之差。
潘岳的颜值担当,究竟如何?《世说新语》中,有一个“掷果盈车”的故事:
潘岳妙有姿容,好神情。少时挟弹出洛阳道,妇人遇者,莫不连手共萦之。左太冲绝丑,亦复效岳游邀,于是群妪齐共乱唾之,委顿而返。
潘岳年轻的时候,背了把弹弓,驾车走到洛阳街头,所有人都被潘岳的英姿所吸引,就连上了年纪的老妇人,也不例外。她们纷纷向潘岳的车里投鲜花、扔水果,用这种方式,表达对潘岳的仰慕。
当时,一个名叫左思的人,长得其貌不扬,奇丑无比,他也学潘岳的样子,走到洛阳街头,结果遭到了所有人的鄙夷。那些老太太们,也往左思身上扔东西,不过扔的不是鲜花水果,而是臭鸡蛋、西红柿,弄得左思灰头土脸。左思回去之后,痛定思痛,穷尽十年之功,实地考察魏、蜀、吴三国的都城,写出了名垂千古的《三都赋》。《晋书·文苑·左思传》记载,“于是豪贵之家竞相传写,洛阳为之纸贵”,一时间洛阳纸贵,成为佳话。
“侧帽风流”的故事,讲的则是关于北周名将独孤信的一件风流韵事。
独孤信是南北朝时期西魏、北周“八柱国十二大将军”中“八柱国”之一,历经北魏、西魏、北周三朝,镇守陇右近十年,政绩卓著,官拜大司马、柱国大将军,死后追赠赵国公、太师、上柱国。他的三个女儿,一个女儿,是北周明敬皇后,一个女儿,是唐高祖李渊的母亲“元贞皇后”,七女独孤伽罗,则是隋文帝杨坚的“文献皇后”。一门三皇后,可谓传奇备至。
而“侧帽风流”的故事,是明确记载于《北史·独孤信传》中:
信在秦州,尝因猎日暮,驰马入城,其帽微侧,诘旦而吏人有戴帽者,咸慕信而侧帽焉。其为邻境及士庶所重如此。
独孤信在担任秦州刺史时,有一天出城打猎,直到太阳落山日暮时分,古代实行宵禁制度,天黑之前必须要关闭城门。独孤信急于在宵禁之前,赶回城中,因此一路策马狂奔。或许是跑得太快太急,一阵风吹来,把他的帽子吹歪了。结果,独孤信一回头,这一幕,被城头上一个守城的小吏,看在眼里。等到了第二天早上,独孤信发现,全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