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书迷村>历史军事>却忆安石风流> 第一章 完美的奇男子(1)——魅力与风骨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章 完美的奇男子(1)——魅力与风骨(3 / 10)

诸葛亮还要完美的男人。在政治上,他以一己之力,击灭了一代枭雄桓温多年梦想篡夺晋鼎的野心;在军事上,他更是带领谢氏子弟,打碎了一代雄主苻坚一统天下的帝王梦。

魅力,是一个成功男人的筹码,也是一个成功男人的象征。或许,谢安的魅力,也间接地成就了“江左第一风流丞相”谢安石的经文纬武,成就了谢安在史册上的千秋功业!

应该说,谢安的身上,拥有着一种与生俱来,令人折服的名士魅力,对上可胸怀苍生,整理乾坤;对内则可传承家风,教习子弟。

关于谢安的魅力,《晋书》、《资治通鉴》,以及《世说新语》中,都记述着相关事迹。

其中,最为典型的一个故事,便是那个著名的,——“洛下书生咏”。从“洛下书生咏”这个故事,我们能够看出,谢安在当时魏晋文人士子当中的高尚风范,以及这位一代名相的卓尔不群。

那么,“洛下书生咏”,究竟是一个怎么样的故事呢?

谢安,字安石,生于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谢氏家族。在魏晋那个士族门阀,可以与皇权平起平坐的时代,陈郡谢氏家族也是其中之一。

但是,与像琅琊王氏、颍川庾氏、谯郡桓氏这些士族不同的是,谢氏一族坚守“内儒外玄”的家风,综合传统儒家思想,以及吸纳魏晋玄学的精华,在这样一个家学渊源的家族环境成长起来的谢安,从小便表现得卓尔不群。

出身名门,谢安从小就展现出气度不凡,与众不同的一面。比如,谢安四岁的时候,就得到了当时“江左八达”之一桓彝的高度赞扬,桓彝这样评价四岁的小谢安:

此儿风神秀彻,后当不减王东海。”(《晋书·谢安传》)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这孩子风度不凡,神采俊逸,比起王东海一点儿都不逊色。这里提到的“王东海”,是当时一个著名的名士王承,曾经担任东海太守,故时人称为“王东海”。

提起桓彝,可能有人对他比较陌生,他是谯郡桓氏一族的代表人物,位列“江左八达”,历任吏部郎、散骑常侍、宣城内史,参与平定“王敦之乱”,后来,因为苏峻之乱,为国死节。可如果提及他的长子,肯定没人不知道,那就是执掌东晋朝政数十年,操纵废立,权倾江左朝野的东晋大司马、大将军、丞相、录尚书事、临贺郡公、南郡公——一代枭雄桓温。

并且,桓温与谢安二人,也是东晋历史上的一对瑜亮双璧,亦敌亦友,相爱相杀,两个人既是朋友又是对手。

等到长大之后,谢安的表现,更是出类拔萃。《晋书·谢安传》中记载,谢安“及总角,神识沈敏,风宇条畅,善行书”。

有一次,谢安独自一人,前去拜访当时的士人领袖王濛。王濛此人不得了,出身于太原王氏一族,是魏晋时期数一数二的名士,官至司徒左长史,相当于司徒府的高级秘书长。当时,谢安刚及弱冠之年,名不见经传;而王濛已是誉满天下的士人领袖,可是两人一交谈,相见恨晚。于是,两人便成为了忘年之交。

在谢安离开后,王濛的儿子王脩,便问父亲:“向客何如大人?”只见,王濛回答道:“此客亹亹,为来逼人。”意思是说,谢安这个小伙子,侃侃而谈,谈吐不凡,将来必大有成就。

这两个故事,都是记载于《晋书·谢安传》的故事,固然可以说明谢安的魅力,但是最具代表性的,当属接下来的这件事——“洛下书生咏”。

什么是“洛下书生咏”呢?这个也是《晋书·谢安传》中的典故:

安本能为洛下书生咏,有鼻疾,故其音浊,名流爱其咏而弗能及,或手掩鼻以敩之。

谢安出身陈郡阳夏谢氏家族,也就是今天河南太康。可以说,谢安的祖籍,位于河南,深受中原文明的熏陶。谢安有一项绝技,可以用洛阳书生的方言,吟诵诗文,也就是能用河南话念诗。但问题是,谢安患有严重的鼻炎,患鼻炎的人都知道,说话带有浓厚的鼻音。所以,谢安在用洛阳书生的方言吟诗时,也夹杂了一些浓重的鼻音。相反,这种鼻音,倒成了他吟诗时的一大特色,声音浑浊深沉,增添了不少音质特效。

谢安的“洛下书生咏”,在当时风靡一时,成为了一种风尚,受到了名流们的狂热追捧与效仿。可是,有人苦于没有得鼻炎,只好用手掩住口鼻吟诗,一时成为了人人效仿的时尚。

“洛下书生咏”可以看出,当时的谢安,简直就是文人士大夫心中的偶像,而且是一位高大的精神偶像。谁又能想到,就是这样一位风流儒雅、吟风弄月的文人雅士,竟然能在日后“淝水之战”中运筹帷幄,谈笑对弈间,大破百万敌军。

如果说,“洛下书生咏”,可以看出谢安的魅力。那么,另外一个“新会蒲葵”的故事,却可以看出谢安的气质和人望。

现在流行一个时髦的词:型男。如果要在魏晋评选第一型男,谢安是东晋王朝当之无愧的第一气质型男,现在人人都是靠脸吃饭,而谢安则是凭借个人气质,征服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