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书迷村>历史军事>却忆安石风流> 第一章 完美的奇男子(1)——魅力与风骨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章 完美的奇男子(1)——魅力与风骨(1 / 10)

公元383年,也就是东晋孝武帝太元八年,这已经是东晋政权立国的第六十六个年头了。这个风雨飘摇的江左朝廷,在历经八王之乱、北方沦丧、异族入侵之后,走过了艰难的六十六年。

然而,这一年,对于东晋而言,却是一个多事之秋。

因为,在这一年的八月初八,统一北方的前秦帝国,在大秦天王苻坚的率领下,百万大军兵分五路,水陆并进,大举南下灭晋,一副马踏建康,直取江左的阵势。《晋书·苻坚载记》中,明确记载了秦军这次声势浩大的南征:“坚发长安,戎卒六十余万,骑二十七万,前后千里,旗鼓相望。......东西万里,水陆齐进。”

东晋朝野上下,无不笼罩在大兵压境,江山倾覆的战争阴霾之中。

然而此时,在南京乌衣巷的丞相府中,一位年过花甲,两鬓斑白的老人,正在悠哉悠哉,与客人对弈下棋。

只见,这位老人,虽说年过花甲,却依旧神采奕奕,精神矍铄,眉宇之间,丝毫不掩当年风流儒雅的气质。一绺美髯,更加增添了他那迷人的气息。想必,这位老人年轻之时,必是一位“依稀红颜美少年”,气宇轩昂的翩翩美男子。

此刻的他,已经全神贯注,将心思扑在了这盘棋局上,似乎国家发生的一切,与他没有一毛钱关系。可是,坐在他对面的那位客人,却没有老人这般淡定,显然心不在焉。此人忧心忡忡,已经有些坐立不安了。

不一会儿,丞相府的一名下人,将一份来自前线的奏表,送至老人的面前。他拆开一看,只是扫了几眼,便随手将奏表扔在榻上,继续苦思棋局,俨然一副“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的神态。

但是,客人彻底坐不住了,焦急地问:丞相,前方战事如何了?老人笑了笑,只是轻描淡写,说出了那句千古名言:“小儿辈遂已破贼!”意思是说,孩子们已经把敌寇打败了。

等送走了客人,老人起身回到内室。此刻的他,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兴奋,在跨过门槛时,竟然高兴得将脚上木屐的屐齿都碰断了。史书之中,记录下了这一情节:

玄等既破坚,有驿书至,安方对客围棋,看书既意,便摄放床上,了无喜色,棋如故。客问之,徐答云:“小儿辈遂已破贼。”既罢,还内,过户限,心喜甚,不觉屐齿之折,其矫情镇物如此。(《晋书·谢安传》)

这位老人,正是东晋王朝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时任东晋征讨大都督、被后世赞誉为“江左第一风流丞相”的——一代名相谢安谢安石。

提起谢安这个名字,或许有人觉得,有些耳熟能详,是不是就是那位在“淝水之战”中,镇定自若,“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东晋宰相呢?

没错,就是他!

此时此刻,他,正沉浸在“淝水之战”大胜的兴奋与喜悦之中。谢安所不知道的是,这一天,将是被历史永远铭记的一天。他的名字,也将与那场闻名古今、以少胜多的“淝水之战”,被永载史册。而此刻的他,正端坐钓鱼台,享受着这胜利的果实。

在魏晋南北朝那个风流与动荡并存的时代,谢安无疑是一个奇人。如果要从众多的魏晋名士中,选出一个最为杰出的代表人物,那么,非谢安石莫属!

毫不讳言,谢安,乃魏晋以来第一人。

翻开卷帙浩繁的史书典籍,我们总能从《晋书》、《资治通鉴》、《世说新语》等史书,以及文学作品中,看到谢安潇洒的身影,也留下了不少关于这位“江左第一风流丞相”家喻户晓的典故,比如东山再起、老翁可念、小儿破贼、屋下架屋......

在浩瀚史海当中,我们似乎看到了谢安高卧东山,教育子弟的惬意;看到了谢安纵横捭阖,信步朝堂的潇洒;看到了他匡扶社稷,整理乾坤的担当;也看到了他在“淝水之战”中谈笑灭敌,指点江山的风采;更看到了谢安在功成名就之后,急流勇退的无奈与苦楚......

因而,谢安,成为了无数仁人志士、文人骚客、帝王将相顶礼膜拜的一座山岭,身后拥有了一大批“铁杆粉丝”。比如,南宋爱国词人,被誉为“词中之龙”的辛弃疾,在他的一首《贺新郎》的词作中,便有这样的词句。

——“谢安雅志还成趣。记风流、中年怀抱,长携歌舞”。

大江东去,滚滚长江水,尽是流淌不尽的英雄血。

千古风流之下,追寻着历史的车轮,走进一代名相谢安的内心,感悟他那颗在万丈红尘之中的赤子之心,以及他那风流与潇洒并存的千古情怀!

那么,谢安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呢?他一生的传奇,到底是从哪里开始,最后又是在哪里落幕?他的起点在哪儿?终点又会驶于何方?

如何对谢安这样一位传奇人物,进行定位?如果仅仅按照史书上的说法,谢安是魏晋南北朝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一代贤臣良相,国家柱石。那样,则会显得历史非常生硬无趣,而谢安的人物形象,在人们的思维空间中,也会变得狭隘。

没有了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