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李信所说的话,宋应星连续拍着大腿,显得非常高兴,眼眶也是瞬间红了。
真的是高兴!
他对着东方作揖。
“《天工开物》流传后世,可以告慰两位兄长在天之灵了!”
听到这话,李信就知道他说的两位兄长是谁了,那就是宋应昇和涂绍煃。
可以说这本书,是三人共同的愿望、共同的梦想。
而这个梦想,就是可以学有所成、造福天下。
这就要从宋应星中举说起。
在舞台剧的另外一边,自然就上演着学府门吏来到宋府报喜的事情。
宋应星考中了乡试第三名,宋应昇考中了乡试第六名。
那位涂绍煃则是考中了乡试第四名,既然一起进京赶考。
其实宋应星根本就没怎么好好看书,他少时天资聪慧,只是喜欢在民间技艺,之所以成绩不错,要多亏了宋应昇。
宋应昇喜欢苦读,在一起的宋应星自然也是被影响,没有看书,也听熟了兄长背诵的内容。
三人走水路去往京城去赶考,见识到了不少新鲜事物,这对他后面写《天工开物》也是有不少好处。
甚至还看到了西洋人,也就是外国人,毕竟是在京城,外国人过来也不奇怪。
现在的商贸因为明朝郑和下西洋开始,慢慢的繁荣起来。
比如茶叶、瓷器,在这个时候已经开始销售当时西洋和东洋各国。
“匠从八方来,器成天下走!”
所以后来瓷器和华夏的名字都是同一个英文,可见瓷器的影响力。
之前的赶考都是提前出发,特别是距离远的,都要提前几个月出发。
宋应星三人就是如此,赶考之路万里,历时五个月。
就连过年都是在船上过的。
这也是为什么考取进士是三年一次,恩科的话也要两年一次,有时候路上来回都要一年左右时间。
要是一年一次,那不就是永远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