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
隅中时分,姑苏城外的一片无穷碧绿的荷花塘深处,几名身着绿罗裙的姑娘,荡悠悠划着小艇,边用吴侬软语的曲调唱歌,边素手采莲。
“哑娘,你小心点儿,别掉水里了。”挽着垂挂髻活泼俏丽的小姑娘阿月,笑意盈盈地提醒一旁安静采荷的姑娘。
那位名叫哑娘的女子立在船头,头戴幂篱,看不清面容。她身前抱了几支含露未开的花苞,正低头去闻,听得身旁人的关心,微点了头道谢,又陷入安静。
时有风拂过,挟带一缕清香,掀起了她头上的纱罗,绝美的容颜若隐若现,浮现眼前。两弯微蹙罥烟眉,一双多愁含情桃花目,姣若云间之月,皑如山上之雪。
阿月瞧着她的模样,心里偷偷叹了口气,这样美貌的姐姐,怎么就偏生不会说话。两月前,她与阿娘去河边浣衣,在下游遇到了身受重伤,昏迷不醒的哑娘。她与阿娘见她可怜,便将她带回了家中医治。她发了高烧,一连昏迷了五日,嘴里一直喃喃念着几个名字,她听不清。
五天后,她终于醒过来,可前尘往事竟忘得一干二净,问她叫什么,家住何方,家中是否还有亲人,她垂泪摇头,满目皆是茫然与无措。她张嘴欲开口讲话,试了几番发不出声。她与阿娘这才知道,她是个哑女。
阿娘心软,不忍将她一个弱女子赶走,又见这哑姑娘勤快能干,尤其有一手好绣工,遂将她留下,为家中做活。
因她失去记忆,不记得自己的名字,众人就叫她哑娘。
哑娘采了一箩莲蓬,余下几人也收获满满。日色过午,阳光毒辣,蝉鸣声不歇停。几个姑娘背着竹篓要回家,一路上说说笑笑,不知谁开了头,几人又唱和起来。
“泛舟采菱叶,过摘芙蓉花,扣楫命童侣,齐声采莲歌……”
歌声穿过了荷塘的另一头,在青山绿水间,有一座小亭伫立在此,名曰荷风亭。
亭内聚汇了许多江南的文人骚客,风流才子。正吟咏诗文,谈诗作赋,又兼琴音相和,饮酒煮茶。
有一青衣白面男子远游,远远听到远处的歌声传来,笑道:“此处景色宜人,这池中的莲花也开的极好,不若我们就以莲花为题,吟咏一首,众位觉得如何?”
众人欣然同意。
远游摇着手中折扇,随意转了几圈,脑中已有了一首:“某极爱李太白的诗,他的诗飘逸奔放,恣意张扬,他有一首采莲曲,今日读来别有意味。”
“若耶溪边采莲女,笑隔荷花共人语。日照新妆水底明,风飘香袂空中举。岸上谁家游冶郎……”
一首曲终结,众人唏嘘长叹,好诗好诗啊。
又有一年纪稍长,蓄着髯的男子站出来,摇头轻叹:“这诗写的应景啊,我等虽为山野闲人,可这心中却也装着国家,无奈落花有意,流水无情。直叫人踟蹰空断肠。”
众人又是一阵叹气,远游悠悠摇着扇子,瞧众人颓唐丧气的模样不语。
如今奸相当道,皇帝开始懈怠朝政耽于享乐,亲小人远贤臣,杀害忠诚良将,独宠李慧妃。将整个国家治理的是乌烟瘴气,民怨沸腾,四方蠢蠢欲动。
他是一贯不爱理这些俗事,只想风流快活,行于山水间怡然自乐。可当下也有了几分忧愁,若国不将国,覆巢之下,焉有完卵。
想到这儿,他轻瞥了一眼亭中姿势优雅地斜躺着,脸上盖一本书的白衣男子,这位老哥,他自来时就一直静默无声,低着气压,众人皆不敢靠近。
远游看不下去,用脚踹了几下他的腿:“谢太守,醒醒,要睡回你的府衙去睡,要来的是你,来了装死人的也是你,您老人家既然来了,何不给大家伙露一手好字瞧瞧。”
若不是他昨夜提起要邀请江南的文人雅客举行雅集时,这人听后偏要跟来,他是万万不想与他同去的。
此人,出于陈郡谢氏大族,名谢九霄者,善书法。神德十年考中进士甲科,又在制科考试中拿了一个百年第一,在京城一战成名,官职一路狂升,震惊朝野。
谢九霄在京城被传得是神乎其神,其中最引人津津乐道的便是他的长相。据说貌比潘安,如此的绝代男子本应是众人追捧,引万千少女喜爱的对象,可情况完全相反。
大约世间极难有十全十美之人,谢九霄此人极其毒舌记仇且不要脸,在京城被他损过的人那是车载斗量,数不胜数。上至皇帝老儿,下至满朝文武,甭管大官小官,只要拿到了错处,就是一顿批判。
直到最近,他又一次抓住了皇帝老儿的错处,拿李慧妃开了刀,一顿批评,气的皇帝老儿吹胡子瞪眼,将他一气赶出了京城,贬谪为吴郡太守。
“谢太守,听说您写得一手好字,当世无人可比,不知今日我们可有幸亲眼目睹啊?”亭中几人皆是听过他名号的,一时不敢造次,只得好生相请。
谢九霄慢吞吞拿下脸上遮着的一本道德经。眸光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