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书迷村>历史军事>史路冲天> 544.软文明理论成型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544.软文明理论成型(4 / 6)

软力论》为我们找到了寻找尧帝故里的框架思路,让我们看到了一条明晰的线条:一、地上的文化名称首先在一定范围要有一个圈子,这个文化圈子不受现代行政归属的影响。在这些圈子中必定有一个密度大、半径长的文化地域。二、他的周围一定伴随着和他有关系的重要人物的文化印记。三、地下的考古必须符合尧时代的生活条件并且和他的能量相匹配。

其中,第三条是前提条件,没有时代生活条件的事实,其它条件都是空中楼阁。第二条是旁证,它是凿实尧帝故里的楔子。第一条是特征,没有这样的特征至少看上去都不象尧帝故里。

在此理论下,许乐一一辨析全国“尧帝故里”相争的地方。

湘南的攸县说、桃源说、常德说;宁苏的高邮说、宝应说、金湖说;徽州天长说;钱塘兰溪说;齐鲁荷泽说、定陶说、曲阜说、益都说;冀州顺平说、唐县说;晋州长子说、绛县说、临汾说、黎城说。

许乐一一分析着,然后分别给出结论:湘南的三个地方桃源、常德、攸县实际上是一个文化圈,为了简明问题,称尧帝华南区文化圈;

同样道理,兰溪,天长,高邮、宝应、金湖实际上是一个文化圈,称为尧帝东南区文化圈;

齐鲁的荷泽、定陶、曲阜、益都,称为尧帝东夷区文化圈。

冀州的顺平、唐县,称为尧帝炎帝区文化圈。

晋州的临汾、绛县、长子、黎城,称为尧帝黄帝区文化圈。

这样,问题就脉络分明了,我们运用软力半径和软力核能量的原理一眼就看出,尧帝作为统治集团的君王,他的影响力的软力半径是最大的,软力能量是最高的。所以,在地面的特征就是文化符号密集和区域广大。

首先排除尧帝华南区文化圈,其次排除尧帝东南区文化圈,再次排除尧帝东夷区文化圈,最后排除尧帝炎帝区文化圈。

根据辐射半径和密度,只有尧帝黄帝区文化圈,也就是晋州境内,晋中南这一大片地域内,平遥、霍州、浮山、古县、翼城、蒲县、吉县、隰县到处呈现着尧文化遗迹传说等,和炎帝、帝喾、舜帝、丹朱、彭祖、许由的遗迹传说交相互应。

只有这里的特征才符合尧帝的软力半径和软力场能量,和他的地位相匹配。

在各个文化圈里,冀州说,最大的可能是和尧母亲有关,然后衍生出来尧的纪念。

齐鲁说极有可能是尧帝开发陶瓷业的经济区,因为那里的土壤很适合大规模制陶。

冀州、齐鲁同时也可以说是尧帝的二级文化传播圈。

宁苏、钱塘、徽州估计和彭祖有关,尧帝让亲密朋友去管理那里,经常去视察一下,也在情理之中。

湘南那里,有可能只是尧帝闲暇时“到此一游”。

这两个文化圈也可以说是尧帝的三级文化传播圈。

再重点分析晋州境内的尧帝文化时,会看出这样的脉络:

尧帝建都临汾平阳。

绛县的尧寓村应该是尧寓居过的地方,“寓”这个字的信息毫无争议,不会是出生和建都的地方,估计和访舜有关,也许是途中住宿休养。

长子是尧帝儿子的封地,但未必就是尧出生地,不然“京老”应该出现在这里,并且出土碑文也记载是“避暑”,说明尧帝曾经在儿子这里住过一段。

黎城的地下、地上实物和历史记载等各方面的资料相互印证,“尧头村”,“京老凹”为我们做出了圆满的回答。

分析的结果:尧帝生于黎城、终于黎城。建议:长子县定位尧帝避暑地;绛县定位尧帝寓居地;临汾定位尧帝古都;黎城定位尧帝故里;平遥定位尧帝古陶地;冀州定位尧母故里;齐鲁定位尧帝陶基地;其它的就定位尧帝巡游地。

随后,许乐又从另外一个角度论述到,确定帝尧发祥地有六个要素:三阿之南;斗维之野;三河;丹陵;龙山文化;适合古人生存。

许乐明确提出,很多人把尧帝母亲的出生地和帝喾见面的地方、生育的地方都给混淆了,“尧初生时,其母在三阿之南,寄于伊长孺之家,故从母所居为姓也”。

竹书纪年又说到,(帝尧)母曰庆都,生于斗维之野,常有黄云覆其上。及长,观于三河,常有龙随之。一旦,龙负图而至,其文要曰:“亦受天祐。”眉八采,鬓发长七尺二寸,面锐上丰下,足履翼宿。既而阴风四合,赤龙感之。孕十四月而生尧于丹陵,其状如图。及长,身长十尺,有圣德,封于唐。梦攀天而上。高辛氏衰,天下归之。去除“黄龙附体”、“赤龙感之”等“神授”外衣,弃“孕十四月”等不科学之说词,可译为:“帝尧的母亲叫庆都,生于“斗维之野”,并在此长大。庆都楚楚动人。一天去“三河”玩耍,遇帝喾(“赤龙”),庆都被看上后而受孕,生帝尧于丹陵。当时帝喾还给庆都一个护身符,上有“亦受天祐”,以便将来让尧来找其父亲。”

尧母庆都生于、长于“斗维之野”。这个“斗维之野”也是孕尧,但不一定是生尧的地方。但是,这里“斗维之野”、“三河”、“丹陵”都是与帝尧出生地有关的地点。

“斗维”缘于《诗大东》“维南有箕,不可以簸扬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