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氏想到那人,一时笑了:“逢人交好,就是她了吧。”
几个庶女妾室都低着头,孙氏看向她们,提道:“等会儿你们都比照着三姑娘,给我机灵点。”
“是。”
何念是被几个陪房跟两个嬷嬷引着往内宅的方向去的。嬷嬷们见她是个姑娘家,似乎话也不多,陪房们就说话热场子,问她一路走来的见闻,又说起王家这宅院。
王家的宅院不大,布局甚至有些凌乱拥挤。王家早分了家,不过王太守分的地方是最少的,一个嬷嬷道:“老爷是个极宽厚的人,他日日在外辛苦,鲜少归家,表姑娘今日大概是见不上老爷的……”
何念想到城内进了那么多流民,依旧有头有绪秩序俨然。不止她所见,就是朱管事对那王太守也是称赞有加。
依着她与王家的这点微薄亲戚情分,她从未想过自己能见到那位王太守。
她算什么,既不是在朝官员,也不是此地的百姓。她来的不是时候,还添了不少麻烦,但她又不得不来。
进了屋,何念便看到一张含笑的脸。
孙氏召她上前,问她名字,又问她年岁,问罢夸道:“你这姑娘长得真是好,若不是家中没有适龄的小儿,我都要央老爷书信一封,将你这姑娘讨过来了。”
何念浅笑:“年幼就定过亲了。”孙氏闻言,可惜一番。
王家的几个妹妹年纪都不大,十岁左右的年纪,上前来与何念互相称呼妹妹姐姐,好奇地打量她。何念给她们都备了礼,朱管事安排细致:“不知道你们喜欢什么,便都送了帕子簪子一类的,上面正好有你们的名。”
小姑娘们到底年纪不大,一看那些帕子簪子,果真不是绣着合她们名字的花草,就是刻着相应的字。
不算贵重,但却是用的上的。
何念给长辈备的是一株红珊瑚,还有棵六十年的野山参。
红珊瑚印着孙氏的脸,她少不得褪下手中的翡翠玉镯给何念戴上:“我的儿,你也别住外头,那成什么规矩,住到府里来才是。”
何念说不了:“还要赶着回京城去,正好表兄顺路,愿送我一段。”
“臻儿稳重,既如此,那是最好不过了。”
何念又说起王琳琅:“此次能见表姐,亦是我所愿。”
“那自然令你们见,只是不好像平常那样见了。你若是与臻儿一道去,我便安排个大夫随你们去。琳琅那丫头得了恶疾,你们不好靠近,定要戴了煮了药的面巾才好近前,回头还要喝药。”孙氏给她嘱咐一番,穿着紫红衣裳的丫鬟还补充了几句大夫的话。
何念没有留下吃中饭,因她还有往其他的王家去,孙氏就让身边得脸的嬷嬷跟管事陪她一道去。
那嬷嬷管事后来来回话,说何念送各家的礼基本都一样。
这次孙氏看那红珊瑚,脸上已经没有太多笑意了:“她倒是有心。”
何家没有分家,但何家二房实质上算是分了家的。这么多年了,何家那位二爷为什么不回京城?
旁的人,或许何家很多人都对此事知之甚少,心里存着疑。
孙氏却清楚,那位二爷还不是因为恼自己的母亲,那位何家老夫人。
何家老夫人年轻的时候犯了糊涂,信了卜卦上的话,坚信他会克她,非要将生的第二子送到霄陵自己的兄长王老太守处,还要过继给王老太守。那时何灿已经记事了,王老太守自己也有儿有女的,何家老爷子也不同意过继,两边就开始了拉锯战。这个月何灿送霄陵,那个月何灿回京城,把他折腾地够呛,遇了几次天灾人祸,有次身边的人还几乎死绝了,剩下何灿留了半条命被寺庙里的老和尚捡了回去。
听说落发落到一半,被何家老爷子找到带回去了。回了家,住的那宅子也离着何老夫人远远的。后来读书,进宫做画师,全是自己的主意,就是成婚,也不要家里给的,而是自己去人家府上登门得来的。
那些事,何家都瞒地死死的,王家的人也尽量少提,只管别人云里雾里地猜。
这年头可不兴母子成仇,亲戚里就是有,也得帮忙盖着。
只是再恼再恨,也是生母,从她的肚子里出来的,年节还会送礼。可是对王家的人,何灿基本是绝了这门亲戚,不怎么联系了。
孙氏想着事,盯着看红珊瑚看红了眼:“倒是可惜了,这位二爷没有儿子,那万贯家财,不知要流入哪家了……”
回话的嬷嬷道:“夫人都说有心了,我们家三姑娘与何家姑娘交好,这门亲戚便断不了。”
“姑娘家的情谊如手指流沙,怎么会断不了?我又没有这般年纪的儿攀上这门亲,”孙氏冷笑,“再说她们好,与我们有什么用。”
嬷嬷琢磨着回答:“寻常姑娘家哪里有跑那么远找人的,依奴婢看,这姑娘心性就不一样。若是三姑娘告诉何家姑娘府上女孩儿的名,何家姑娘还留心着照着人名送礼,那便是她愿意成三姑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