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80章 第 80 章(1 / 4)

宁毅虽然六年未回京, 回来后又因为陛下变相的圈禁没有四处走动,但朝中的信息,在家这几日也都有了解。

苏尚书之子苏和玉文采出众, 一表人才, 又一举夺得文科状元魁首, 其父还是两朝元老,门生无数;

这样的人物,即便现在官阶不高,前途也不可限量。

但一个才授职不久的从四品官员,能有什么事需要在早朝外的时间单独面见皇帝,还是在寝殿内?

宁毅剑眉微拢,在丝毫未收敛的情况下,身上那股凶煞之气十分压人。

他没理会苏和玉的见礼,鹰隼般的眸死死盯着他, 径直问道;

“你什么时候进的宫,我清早觐见陛下怎么没见到你。”

苏和玉没料到宁毅问得如此直白。

他读圣贤之书,本不屑做隐瞒的举动,但宿在天子寝殿不是别的事, 还关系着陛下和皇家的颜面。

苏和玉沉思半晌,沉默着并未答话。

但这副模样, 在宁毅眼里, 与挑衅炫耀无异。

想着自己远离京城的这几年里, 什么阿猫阿狗都揣着心思往陛下跟前凑,宁毅心里就被一口气堵着不上不下。

陛下看着那么乖,兴许根本没懂这些人的脏污心思, 也不懂怎么拒绝, 反倒让这些人钻了空子。

宁毅面色阴沉地地思索着, 突然嗅到熟悉的香味,脸上又是一变;

他往苏和玉的方向走了两步,站在两人不过一尺有余的距离,使劲嗅了嗅。

这股香气,比方才应琛身上的还要浓郁,根本不是只是在一个屋子里,或是离得近这么简单;

宁毅这会儿连呼吸都带着沉闷的响声,垂在身侧的手握成拳,手背上经络乍起;

但此刻他反而没像方才那么沉不住气了,深眉紧紧扫视着面前的人,像是要将苏和玉看穿。。

陛下看上他什么了?

若是……自己有没有机会?

宁毅本来如同得胜凯旋地出了小皇帝的沐阳殿,出宫门时却又是一脸阴云密布。

他为了能上早朝、能在早朝见到陛下而兴奋的不行,而这些不知哪里蹿出来的人,早就登堂入室,跑到陛下的殿中去了!

心里紧闷得差点一晚上都没睡着,最后攥着胸口那块带着香的绢巾,才勉强入眠。

这算是宁毅第一次上早朝。

他初入军营时官阶很低,在边关熬了六年爬到大将军的位置,却也整整六年都没回京,根本没有上朝的机会;

武官回京如同休沐,宁毅也没什么事要启奏;

早朝还未开始,他便早早地在武将那一列的最前头站定,也不和其他朝臣寒暄,眼眸直往陛下进殿的入口处看,就差跑过去张望了。

小皇帝最后才姗姗来迟,到的时间甚至比规定的还要晚一些,但朝臣们都安静等着,半点惊异都没有,显然是已经习惯了。

冬日的风很冷,小皇帝进门还携了一阵冷风进来。

满朝文武都恭敬地垂着眼,只有宁毅一人昂着头盯着天子容颜。

沐言怕冷,裹着白软厚实的狐裘,纤细的身形都掩住看不到了;

脖颈围着一圈雪白的狐狸毛,衬得小脸更加清丽,鼻尖和眼眶被冷风吹得微红的,像是一碰就要碎掉的脆弱,却又别样的好看;

精细得跟画里的人一样。

不对,比画里的人还要好看!

沐言一进殿就感觉到了熟悉的像是要吃人的眼神,往下瞅了一眼,果然看到宁毅那张锋利深刻的脸。

这两天他都没睡好,没力气和宁毅计较,便只不耐地翘起软媚的眼尾轻飘飘地瞪了他一眼,走到了珠帘后。

那一眼宁毅没看出半点凶,反而像撒娇似的,在心口点了一把热烘烘的火,烧得他经脉发烫。

可惜一进入珠帘后,宁毅就看不到了。

珠帘挂得密集,他仰着头看了半天,也只能勉强看出珠帘后龙椅上小皇帝大致的身形轮廓。

朝堂内大臣们的启奏宁毅是左耳进右耳出,脑海里只有——

小皇帝动了动脚;

小皇帝好像小声地、软乎乎地打了个哈欠;

小皇帝好像困了,在皇位上软枕上靠着……

那腰身,看着比软枕还软。

耳中偶尔听到应琛的声音,宁毅心底又生出不满。

应琛凭什么能坐在珠帘后小皇帝的旁边?

自己在外出生入死,拿命给小皇帝守天下,而应琛呢,动动嘴皮子,就能被小皇帝如此信任,允许他坐到身边。

若应琛是真心效忠小皇帝也就罢了,但自己回京时和应琛的交易不难看出,这人分明狼子野心,另有所图!

宁毅全然忘记,自己回京之前,了解应琛的所作所为,当时对应琛的评价十分高,大有沐朝有他是黎民之福,朝廷之福的意思。

毕竟在这样荒唐的小皇帝手下,将沐朝几年时间就治理得井井有条,手腕自然不低。

殿内蓦然谈到边关粮草的事,宁毅收回心神,听了听。

“应大人,此前的州县屯应急粮的策略之下,国库粮食本就不比以往充沛,这两年边关战事不断,粮草消耗不少,如今雪灾赈粮,恐怕国库余粮也不够啊!”

说话是管钱粮的户部官员。

“王大人说的是,且即便是赈灾,国库也不能断粮,否则若是突发战事,士兵无粮征战,又如何保护百姓和国土。”

说的都有理,应琛沉吟半晌;

“如今个州县粮价如何?”

谈及粮价,不少朝臣都叹了一口气;

“应大人有所不知,雪灾受灾的消息一出,各大商贾都屯粮不售,相互哄抬市价,各灾区粮米更是一价难求,拿着钱也买不到,就连京城,粮食价格也涨了许多。”

“所言甚是,近日里,京城也有灾民涌现,各州府的赈灾粮食不足,百姓们知道了风声,许多都提前逃难去了。”

殿内七嘴八舌,讨论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