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书迷村>都市言情>我只想回去继承家产> 第一百七十四章 跑题?打脸!【5.3K】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百七十四章 跑题?打脸!【5.3K】(1 / 3)

舞台上的陆昂并不知道歌手观战间中发生了什么,也不知道李兴安刻意在带他的节奏。

他此刻全部的情绪都在这首歌中,他弹奏着钢琴,继续的演唱着:

“浪荡是世俗画作里最自由不拘的水墨。”

“花都优雅的双腿是这宇宙笔下的一抹。”

“飘洋过海的乡愁种在一无所有的温柔。”

“寂寞的枝头才能长出常玉要的花朵。”

这四句描写的是华夏近代画家常玉先生的一生。

1919年常玉以留法勤工俭学的方式前往巴黎,与徐悲鸿、林风眠熟稔。

常玉的艺术观点却与他们不同,他不进美术学院进修,常在咖啡馆里一边看《红楼梦》或拉着小提琴一边绘画。

他在艺术上坚持我行我素,追求精神自由,他经历大起大落,一生默默无闻、不被赏识。

而今,他是公认为世界级的绘画大家,被誉为“华夏的莫迪利亚尼”。

歌词中,“浪荡是世俗画作里最自由不拘的水墨”是暗指常玉刚来到巴黎时,专注于luo/体艺术的创作。

他此时的创作,大都是在一个类似宇宙那样庞大、神秘的背景下,各种luo/体的女性。

其中大部分的作品中,双腿都是画作最具视觉冲击部分的中心。

这也就是第二句歌词为什么会说“花都优雅的双腿是这宇宙笔下的一抹”。

31岁那年,常玉的兄长去世,常玉家道开始没落。

他很快便从潇洒的艺术家,变为了需要为生计奔波的打工人。

但是在他的理念里,卖画维持生计是一件很难接受的事情。

又加上他坚持的画作太过超前,不被当时的人们接受。

所以他的日子过得越来越差,直至最后,妻子都离他而去。

身处异地的他,此后一无所有。

这也就是第三句歌词“飘洋过海的乡愁种在一无所有的温柔”的来源。

后期的常玉将目光从人体挪向了自然。

而长期不被认可的他,也在1966年因为煤气泄漏而中毒逝世。

他的画作也开始随着去世,被一捆捆的卖出。

起初他的画作一捆不过数百美元,随着越来越多的人看懂了他画中的深意。

他的画作售价也不断飙升榜。

2011年,《五*女》拍卖成交价1.28亿港币。

2019年,《五*女》拍卖成交价更是攀升到了3.039亿港币。

常玉的画作,终于被世界越来越深的接受。

寂寞的枝头也终于开除了属于他的花朵。

而此时,整首歌也来到了副歌的部分,陆昂用着周氏音乐的经典唱法,开始轻唱:

“小船静静往返,马谛斯的海岸。”

“星空下的夜晚,交给梵谷点燃。”

“梦美的太短暂,孟克桥上呐喊。”

“这世上的热闹,出自孤单。”

现场一些对西方艺术作品有所了解的观众,此时眼睛蓦的睁大。

王炸出现!

当副歌部分的唱法从rap转变为抒情的演唱,歌词的内容量也再次剧增。

前三句歌词分别交待了三位艺术家和他们的作品:

法国野兽派创始人亨利·马蒂斯和他一生酷爱的各种海景。

荷兰后印象派画家文森特·梵高和他代表作之一《星月夜》。

以及挪威表现主义画家、现代表现主义绘画先驱的爱德华·蒙克和他的代表作之一《呐喊》。

这三位艺术家和他们的作品相较于前面的几位更为大众所熟知,但是毫无疑问,他们的艺术之路也是孤独的。

马蒂斯算是半路出家,21岁时因患盲肠炎住院打发时间,而开始对绘画一发不可收拾。

此后毕生追求对自然的诠释。

1903年-1906年,在他创立野兽派的初期,因为不被人理解而遭受着众多的反对和咒骂。

1920年,他扩大了自己的创作领域。

1930年,达到了他艺术创作的高峰。

此后他一直在病魔缠上的情况下进行着创作,期间还经历了战争。

1954年11月3日,亨利·马蒂斯逝世。

而文森特·梵高同样也是半路进入。

他生来孤僻,因为性格原因,八岁就被公立学校退学。

期间在各类私立的寄宿制学校辗转,16岁时接受了叔叔给他安排的工作。

17岁因为叔叔得病,他受到了长达三年的职场暴力。

21岁他开始研究油画,22岁他转职当了教师,后来又做了助理mu师、传jiao士。

26岁他被踢出了教会,27岁他开始正式的创作。

临摹米勒,学习透视和解剖。

和画家拉帕德交友,和姐夫安东尼学习油画。

1885年《吃土豆的人》诞生,同年他的父亲中风去世。

在巨大的悲伤下,他却被妹妹指责,是他害死了父亲。

1886年,他前往安特卫普美术学院学画。

同年去往巴黎,在劳工阶ji的咖啡馆墙上展出自己的作品。

1887年,因为担心拖累到自己的弟弟,又离开了巴黎。

1888年,他开始创作向日葵系列。

1889年创作缠绕绷带的自画像,同年创作星月夜。

1890年,他创作最后一幅画像《麦田的群鸦》后,于7月29日自尽。

最后一位蒙克的一生,也充满了苦难和焦虑。

他从小体弱多病,母亲在他五岁的时候去世。

精神状况不稳定的父亲导致他深刻的体会到了什么是恐惧、死亡还有悲伤。

蒙克从十岁开始学画、作画,《呐喊》是他最着名的作品。

《呐喊》一共有四个版本,不过不论是哪一版,都是指大自然所发出的尖叫呐喊声。

画中画的其实是人听到的这声自然的呐喊后的反应。

所以他刻画的其实是内心的世界。

1944年1月23日,爱德华蒙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