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书迷村>玄幻魔法>唯识三十颂> 第1集《唯识三十颂直解》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集《唯识三十颂直解》(3 / 6)

恶的心识,贪欲的心识、憎恚的心识、嫉妒的心识,那么这样的心识的造作会招感痛苦的果报。所以安立这个心识就是远离这种偏空,告诉我们心识的每一个活动都会产生一个因果的相续。

所以说我们做个总结了,“离有、无边,正处中道”。从一个唯字的安立,那么远离有的执取,也安立识远离空的执取,使令我们悟入到非空非有,即空即有的大乘的中道实相。

万法唯识的思想,我们根据附表来做一个解释,把它做一个补充说明。我们在进入颂文之前,大家对万法唯识先有个概念,我们看附表第一就在后面的地方,

这个附表一是唯识的观心法要,是蕅益大师的《成唯识论》——观心法要一段的序文,我先把它念一遍,我们再解释,大家先请合掌:

夫万法唯识,虽驱乌亦能言之;逮深究其旨归,则耆宿尚多贸贸。此无他,依文解义,有教无观故也。然观心之法,实不在于教外。试观十卷论文,何处不明心外无法,即心之法,是所观境;了法唯心,非即能观智乎?能观智起,则二执空而真性现。所以若境若教若理若行若果,皆名唯识,而五位五观,一以贯之,纷而不杂;赜而不乱者也。

——蕅益大师

好,我们看第二面我们做一个说明。那么这一段的论文我们分成三段,先做一个前言。

[夫万法唯识,虽驱乌亦能言之;逮深究其旨归,则耆宿尚多贸贸。]

整个大乘的正见,就是从一个大乘佛法的角度来观察我们的生命,包括凡夫的生命,也包括这些诸佛菩萨,这些圣人的生命。从大乘的角度是认为,这些生命的现象是由我们一念心识所变现,有杂染的心识而显现的痛苦的果报,由清净的心识显现安乐的果报。那么这种观念即使是七岁的小沙弥,驱乌沙弥,他也能够说这一切唯心造嘛,他也能够从表面上的一些文字的粗显概念来说明,但是万法唯识在这个错综复杂的生命当中,是由很多的错综复杂的心识所构成,到底心识的相貌是什么?乃至于这些年高德重的老和尚都很难完全的理解。那么为什么会这样呢?

[此无他,依文解义,有教无观故也。]

我们很少去做一些正确的学习跟正确的观照。我们一般人的心识,假设没有经过佛法的训练,日常生活当中我们的生命现象有两个相貌:一个是心,一个是境,这个生命就是心跟境的相互作用,一个心去造作去跟境界接触,那么在这个境界造作,这个境界造作完了,再换另外一个境界造作。我们一般人的心情会把重点放在外境,所谓的心随境转。就是我们一般人如果没有经过佛法的训练,我们的心是向外追求的,向外攀缘,这个就是为什么我们流转无量劫以来,我们从生命当中就很难得到生命的教训跟经验,我们流转到现在还是颠颠倒倒的,就是我们没有做一个回光返照的功夫,这就是所谓的有教无观,只是从文字上的理解教法,而没有从这个教法当中来观察我们明了分别的这念心识。这个地方等于是蕅益大师先标出教跟观这两个互相配合的重要。

[然观心之法,实不在于教外。]

那么当然你要去观你的心,你一定要有教法的指导,所谓的一种清净的传承,不是说你两个眼睛一闭,你就能够观照心的,你这样子会错认消息。观心法门一定要依止教,依教起观,所以说:

[试观十卷论文,何处不明心外无法,即心之法,是所观境;了法唯心,非即能观智乎?]

在整个《成唯识论》的十卷论文当中,它的观念都是讲心外无法,就是一切的法都是心所现的影相。所以说从一个观心的角度来说,你的所缘境是心所变现,能观的智也是这念心。从唯识学上是说我们的生命是自变自缘,你自己的心变现一个影相,然后你在你自己的心中的影相里面活动攀缘。

比如说我们现在有一滩水,我们众生的人道的法界,心识善业力强,所以我们看到的是水,我们一摸是水的湿性,恶鬼道的心识它有罪业,它跟水接触的时候,它感受到是火,这个水对它来说是一个火,扮演一个火的法,这个天人,天人的善业力当然是特别,比我们人类还高了。他看到的水是琉璃地,七宝庄严的琉璃地,这个鱼看到的水,它看到的是它的房子,所以佛法说水本身是无自性的,它是法空。

如果说水是有自性,它不是跟众生的心有关系,它是离开了这个心,而有一个独立的体性叫水,应该所有的众生去看水,都应该看到水,不管它的心是善业罪业,但事实上不然,我们会因为每一个人内心当中所累积的善恶业的差别,去受用不同的果报,比如说我们同样是人,大方向来说,我们有共同的业力,共业,共业是很接近的,五戒十善的共业,但是有差别,有别业。

比如说我们每一个人看佛像,这个佛像是一个色法,这个法也是无自性的,法空。每一个人看到这个佛像跟佛像接触的时候,你的心中是现出一个佛像的影像,然后你在你心中的佛像里面去攀缘,你不能够去分别心中以外的境界,不可能。所以你的善业强的人,你看到佛像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