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书迷村>玄幻魔法>唯识三十颂> 第1集《唯识三十颂直解》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集《唯识三十颂直解》(2 / 6)

的方法、修行的位次,做了很有次第的交代,当然比较不圆满的地方,不幸的地方是天亲菩萨他造完了三十颂以后,他本来要造论,在印度的论师都先造颂,然后再解释颂再造论,他还来不及造论就往生了。

就是说天亲菩萨他等于是在晚年,也可以说他思想最成熟的时候,造下了《唯识三十颂》,把他一生修学唯识的心得,以三十个偈颂来表达出来。我们看

第二个,玄奘大师译

天亲菩萨是印度的论师了,玄奘大师在唐朝的时候到了印度,取得很多的经典回来,除了当然主要是两个部分,一个是般若经,般若系大品般若经,第二个是瑜伽部分,包括《瑜伽师地论》,包括《唯识三十颂》,都是在玄奘大师那个时候带回来翻译的。

第三个,蕅益大师解

我们这次的直解是根据明末的蕅益大师的注解,当然大家会问说《唯识三十颂》的注解很多了,我们为什么选择蕅益大师的注解?主要的理由就是说,因为蕅益大师在解释唯识的时候,他会考虑到性相的圆融,就是说唯识学跟天台的整个思想的融通,蕅益大师在关键点的时候会把它说出来,所以我们学了蕅益大师唯识学的思想,你以后学天台的时候,你会发觉这两个教法会相随顺,不会互相冲突。蕅益大师的性相圆融的一个特色,所以我们就根据他老人家来做注解。

这个就是说明我们这次整个讲义的一个传承是天亲菩萨造颂,玄奘大师把它翻成中文,蕅益大师对颂文做个注解,好,我们现在正式的看讲义,

◎将述此颂,大科为三:

甲一、解释标题;

甲二、随文释义;

甲三、结示劝修。

我们根据蕅益大师的《唯识三十颂》直解,我们分成三大科来说明。第一个解释标题。那么从中国的传承当中,讲经的人都是先解释标题的,因为这个标题有总持这一部经论的一个要义,所以我们解释标题,解释标题等于是先拢总的说明本颂所要表达的内涵是什么。

甲二随文释义,第二科我们就正式颂文来解释它的义理。那么根据蕅益大师的注解,他是把本颂分成三大科,乙一、明唯识相,乙二、明唯识性,乙三、明唯识行位。

唯识学整个教义是发明万法唯识,也就是说我们想要了解生命的真相,你必须要先了解你的心,因为我们整个生命的流动是由心识的流动刹那刹那所变现的。所以你了解你的心的相貌,你就知道你生命的前面是怎么回事,后面应该怎么回事,你就了解到你整个生命的前因后果。那么了解心的相貌,在本颂当中是分两部分:第一个是从它的相,这个相呢诸位把它注解叫缘起,缘起方面来说。第二个是从内心的本性来说,本性,就是说我们还没有造业之前,我们生命的本来面目。

所以本颂我们在探讨心识的时候,它是从两个部分来探讨,一个是从我们众生的本来面目的本性,所谓的我空法空的真如;第二个是因为这个清净的本性,接受我们无量劫来所造的善、恶业力的熏习,它所产生一些差别的功能,有善的功能,有恶的功能,这些叫做唯识相。唯识相的缘起就包括了凡夫的所谓的杂染的缘起,也包括圣人的清净缘起,这个都叫唯识相。那么也可以说唯识的性相是把教理这部分,把生命的因缘先做个大纲的说明。

第三科就正式的修行了。我们从前面的唯识的性相,那么我们如何从一个杂染的心识,转变成一个清净的心识,后面几个偈颂就说明它的一个修行的内涵,跟它修行的位次,这个就是本颂的整个结构,唯识相、唯识性、唯识行位。

最后我们做一个结示劝修,把前面的整个《唯识三十颂》的内涵做一个总结,这就是我们这次课程的一个大纲的说明。

好,我们看第一科

甲一、解释标题 ——《唯识三十颂》(分二:乙一、释“唯识”,乙二、释“三十颂”。)

乙一、释“唯识”

我们解释题目根据《成唯识论》是把它分成两部分,第一个是解释唯识,第二个就是解释《三十颂》。那么当然这个唯识的意思就是万法唯识了,我们看《成唯识论》怎么解释这个唯识这两个字?

“唯”遮境有,“识”拣心空。离有、无边,正处中道。

“唯”这个字的安立,它是要遮止外界是真实的有,外境是真实的有,当然外境包括了我们凡夫的这些生死的杂染的境界,也包括了圣人在涅盘当中所安住的清净境界。那么这种真实性的执着,我们安立一个唯字,就把这种执着消灭了。因为“唯”就是唯独的意思,唯独:就是一切万法,唯独是我们一念的心识所变现,离开了心识就无有少法可得。从这个唯字我们就遮止的外境是真实有的执取,就远离了小乘的法执,所谓远离有的执取。

“识”拣心空,那么这个识的安立,心识的活动,它会产生一种差别的功能。比如说我们今天依止善念的心识,来布施、持戒,来拜佛。那么这种善念的功能会招感安乐的果报,假设我们依止的是一种邪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