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因,改变在缘,而不是像前面说的万般皆是业,半点不由人。那样思考,你今生的努力都没有用,你所有的希望只能放在来生。
唯识学不同意这个看法。你今生还有很多积极的东西,第一,你可以断相续心,把罪业降到最低;第二,你可以重新解读人生,你第六意识可以做正确地思考。这样你就能够断除分段、变易两种生死而趣向菩提涅槃。
在赖耶缘起当中,它最大的一个优点就是,除了业力以外,它把你的思想放进去了。所以你不断地读书、学教理,就有很正面的意思了。我改变不了业力,但是我可以重新去解读它。
我们看它的思考模式——真如法,我们把它念一遍。
从赖耶识的因缘观,业力是因,思想是缘,建立一个真如法性,就是中道实相的概念。中道实相它是随缘不变,注意!唯识学可没有讲不变随缘,所以它的中道思想在于不变这一块。
它为什么只修无分别智?它认为真如没有随缘义,也就是它不是每一个人都有的。唯识学的真如是要修来的,要破遍计执才有办法证得圆成实性。所以唯识学的真如佛性这个中道的概念,你要去学习,要去思惟,才会生起这样的智慧。不像圆教说是每一个人都有,但是它有不变性。所以这个不变性,生死不能染污它,涅槃也不能对它有加分,它就是如的境界,迥超空有二边,不即诸法——次第三观。
这个概念已经远离了业感缘起的一昧追求生死快乐,一昧追求出世涅槃这样的极端,它认为生死跟涅槃可以共同存在。我们一方面能够改变业力,一方面提升自己的思考模式,让整个业力跟思想达到平衡。
我们举一个例子来解释阿赖耶缘起的思考模式。
在经典里面,最足以解释这个业力跟思想的平衡,就提到释提桓因。佛在世时,释提桓因,是天人,有神通。他知道自己的天福将尽,比方说他头上的花冠掉下来了,身体开始流汗发臭了,自己的法座坐不住了,心里开始躁动了等等。这种征兆出现,他知道自己天福将尽。他很着急,就用神通力去找大梵天。大梵天说:我没办法处理,我能够让你趋吉避凶,但是我解决不了生死问题。那怎么办呢?大梵天说:现在人世间有佛陀出世,你赶紧去求佛陀。
所以释提桓因就用最后一口气飞到精舍,看到佛陀在精舍里面坐着,他过去就顶礼:我至诚地皈依佛!皈依以后就死了。死后他投胎在一个农村的母驴肚子里面。这头母驴怀胎以后,因为释提桓因曾经起了一念皈依心,所以他的业就转了。转了以后,这头母驴突然间就像发疯一样,到处乱跑乱撞,把女主人的瓶子打破了。主人就拿棒子打这头母驴,把牠打得流产了。流产以后,这头驴胎儿死掉,释提桓因回到天道,又做了一次释提桓因。
一念的皈依,能趋吉避凶,这种公案佛陀时代很多。这种公案你用业感缘起没有办法解释。他只做了一件事情,就是一念心皈依。一念善心怎么去扭转这头驴胎儿的果报呢?如果用业感缘起是解释不通的,只能用赖耶缘起,祸福由因,改变在缘。
就是说,他的阿赖耶识有很多的善业跟罪业,他一念善心生起时,就阻隔了罪业,断了相续,使令他这个罪业不能得果报。他并没有把罪业消失掉,诸位!但是他有本事让这个业力枯萎,然后把他过去另外一个释提桓因的业,刺激调动起来,先受用这个善业。
祸福由因,改变在缘,这种一念的转变,改变业力的思考,在净土宗非常重要!这就是带业往生的概念。所以阿赖耶识的思想对带业往生很重要!释提桓因这种也算是带业往生,他夹带母驴的业,结果投胎往生到释提桓因,这个也不可思议!
净土宗的带业往生,诸位你想想看,净土是一个清净庄严的地方,你没有修行也就罢了,你说佛陀加持你,可以!这个我们可以接受。你凭什么受持七宝池八功德水?因为弥陀本愿摄受,这个我们也接受。
但是关键的一个问题,你凭什么离开三界?你是怎么离开三界的?净土宗要做两件事:第一个离开三界,第二个投生净土。投生到净土这一块,你可以说是阿弥陀佛四十八愿摄受我的,阿弥陀佛让我进来的,这个功德不是我修的,阿弥陀佛修好以后把我带过去的,可以!这个可以!但是关键问题来了,你怎么离开三界的?你讲个道理我听听看。你的生死业力还在,三界能放过你吗?
所以这个地方就必须用唯识学的概念了。因为我临终时正念分明,心不贪恋,意不颠倒,正念分明,我没有去刺激它。诸位!业力要得果报,从唯识的角度,除了种子,还要有辗转熏习,它必须要有第六意识的颠倒爱取。你的田里面有很多的种子,但是你没有去灌溉它,没有去施肥,它就不能开花结果。所以带业往生简单地说,就是让你的生死业力沉淀下来。
所以你看净土宗,为什么要“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净念相继我们就不谈了,你要跟阿弥陀佛感应道交。问题在于,念佛就念佛,干嘛要“都摄六根”呢?因为不“都摄六根”,你的心向外攀缘,就会刺激生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