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赖耶缘起
好,请大家打开讲义第七页。我们看第二,赖耶缘起。
在整个天台的教观当中,很重视我们修行的因地。因地有假相跟真相,假相就是你今生所接触的无量的法门,你的布施、持戒、做义工、佛堂的念佛等等,这些都是假相。这么多的假相只有一个目的,叫“借假修真”,成就你的菩提心。而所有的因缘当中,你的智慧观照很重要。因为你的见地会影响到你的希望。你看人生的水平有多高,你心中的希望就发得有多大。
所以蕅益大师说:没有高超的见地,就不可能有高超的品格。你的智慧水平直接影响到你的心理素质,直接影响到你内心的希望,也直接影响到你最后生命的结果。所以我们必须学习怎么去观察人生,观察得不透,你就不可能真实地发心。这个不是嘴巴讲,发不出来,你就不可能相应。因为你的智慧水平没有到那里,这个勉强不来。
在观察人生中,佛法引导我们,第一个先从业力去观察。“万般皆是业,半点不由人”,这是佛法的入门观察,人生就是业力决定的。这样有一个好处,我们开始学会不把过错推给别人。我们对于过去的罪业开始认命,对于未来的开始谨慎,主动地去断恶修善,调整自己的身口意。
为什么愿意改变呢?因为你期待有一个美好的未来,所以愿意建立一个非常好的价值观,就是管好自己,因为自己的业别人不能取代。所以这种业感缘起会让一个修行人开始都摄六根,注意自己的身口意三业,不再管别人,这是踏出了修行的第一步。
业感缘起也有它的缺点,就是范围太小。业感缘起忽略了你的心态问题,因为毕竟这一个业,牵涉到你很多过去的业。如果只是活在业感缘起,你就会想:糟糕啦!我今生的时间这么短,过去造的业这么多,我不可能用短时间的生命去处理过去留下的业。所以挫折感就很重了,这个业感缘起就有它的不足了。
所以伟大的佛陀就讲第二个,叫赖耶缘起,把心态跟业力做一个平衡。他认为人生不是只有业力而已,还有你的心态,你的思考模式。就是说,业力影响你的心态,但是心态也会引导你的业力。心态好的时候,好的业力会显现出来,罪业的地方可以暂时沉潜,所以它就让你有更积极的一面,就是改造你的心态就变成很重要了。
我们看赖耶缘起的思想,它的因缘观。我们先把它念一遍。
从业感缘起到赖耶缘起时,它的因地建立在第八识的一切种识。什么叫第八识呢?
我们前面唯识学讲过叫作业识,它是一个大仓库。它本身没有造业的功能,但是有保存业力的功能。凡是人生走过的它一定有痕迹,乃至于你起心动念,第八识都记录下来。你身业的活动、口业的造作乃至于你的起心动念,包括今生,包括无量的生命的经验,你所走过的痕迹第八识一个都没放过,这个就是第八识。它保存了你过去生所有身口意的造作,是一个非常大的数据库。
所以你要面对的问题就特别复杂了,不是今生而已,这个就是生命的无奈了。所以从唯识的角度,人生有一半是无奈,一半是自在。从业力的角度,是万般皆是业,半点不由人。
其实很多生命的结果是很难改变的,但是生命的过程,就是你怎么去解读人生,这个你说了算。唯识的角度就是说,我不能改变人生,譬如说我们没有办法决定自己出生的家庭,不可能!但是我可以解读人生,人生是怎么回事我说了算。我说这个人是我的善知识,他就变成我的善知识;我说这个恶因缘对我是有帮助的,它就是有帮助。
就是说,人生的客观条件是不能改变的。唯识学也认为过去生的业力,你是很难改变的。但是可以换一个思想。你可以把它想成是人生的一个助缘,顺逆皆方便。人生不能改变,但是可以重新解读它。可以重新解读人生,可以重新安立不同的名言分别。
业力要变成果报时,关键就是缘——你前七识的辗转熏习。这个地方包括两层意思:第一个,你可以解读人生。其实人生好坏很难讲。你说生病好不好?当然不好!没有一个人愿意生病。但是你知道蕅益大师怎么看生病这件事吗?他说生病有三种功德,第一个是消除你的妄想。你身体健康时,老打很多妄想。而消除无始妄想,增长苦空无常无我的观行,增加厌离心,都是因为有病的关系。
所以晚年的时候,如果你是修净土宗的,诸位!晚年生一点病,但是不要生得太严重,至少还可以走路,也能够稍微拜拜佛,有一点病,其实是非常吉祥的!你看所有的经典,让你生出离心,不如让你身体有病这个切身的感受,那是你最好的善知识。
我告诉你,一个净土宗的人,身体健康,心情愉快,家属又孝顺,这非常不吉祥。你不是大菩萨的境界,有那么美好的假相来障碍你,你怎么走得开呢?
所以到了唯识学的时候,它认为人生好坏很难讲了,你的思考模式很关键!你用思想去引导人生,而不是由业力来主导。人生一半是业力主导,一半是思想在引导,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