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祖奶奶喻氏八十八了,她是裹脚老太太,身体很硬朗,她住在大伯家,与张先明两家仅隔着一条小河,听说四儿子家又添了孙女,在大伯母的陪同下来到了黄花屋场。
“淑琴你辛苦啦,听正梅讲险得很呐。”老奶奶拉着唐淑香的手抚摸着,又用手卷试了试眼泪,心疼着儿媳。
淑琴感动着说:“老娘莫担心,我和你小孙女都好着呢。”
大伯母拿出两包手封子,一包是桔饼,一包是片糖:“这是老娘给你补身子的。”
淑琴赶忙要起身道谢,老奶奶拦着她:“你起么子身啰,快躺下。”
这时三妹子将小妹妹芝兰抱了来,二十岁的月兰已经在生产队上工了,但娘刚刚生了小妹妹,这几天她就在家照料了。
老奶奶接过小芝兰,这才出生三天的小孩子,眼睛亮闪闪的,见到老奶奶时小嘴啵啵地似笑非笑,皮肤粉红洁净:“哎哟这细细妹子,这么讨喜的哟,我是奶奶,认得不?”老奶奶抱着就要亲,“叫么子名?起了吗?”问淑琴。
“叫芝兰,我娘起的。”月兰告诉奶奶。
“芝兰?好,芝兰好听又好记,要得,好名字。”老奶奶高兴。
又坐了一会,老奶奶和大伯母就回了。
在回去的路上,老奶奶跟大伯母说:“正梅,你看看老四家里,孩子多房子小,三妹子年纪也大了,是不是该访个人家了啊。”
“是呢老娘,让您操心了。四嫂子没生芝兰的时候我跟她说过的,四嫂子有点舍不得,但也不反对,说是找找看。”大伯母喻正梅说。
“那就你也帮忙访着,别耽搁三妹子了,三妹子是个能干懂事的好女孩呢。”老奶奶吩咐。
“好的,我这就跟老四商量,您就放心吧。”大伯母是个办事效率很高的人,张家大小事儿不少,她都得心应手,老奶奶自然放心。
其实说到给三妹子月兰找人家,也是有点难度的。
自从张先明定为国民党了,就是政治问题,在家庭成份上是不光彩的,所以三妹子月兰虽然在明办中学读了高小,如今在生产队做计帐员,平时做事又麻利,人长得也小巧玲珑,但就是没人上门提亲。
月兰小学毕业正赶上饥荒,那些年在明办学校最高年级也就高小了。公社组织修水库,张先明也刚被揪出打倒,弟妹还小,每家都要出人的情况下,月兰就上了水库,那年她才十三岁,小小的人担起了一个家的重担,后来她说:“挑不动土的时候就咬牙,就拼命,能走一步就走一步,力气是拼出来的。”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她却在干着苦力,所以在八姐弟中,个子最矮小就是她。
现在二十岁了,个人婚姻问题被摆上了日程。
张先明心疼这个受过苦的大闺女,他知道她受了好多委屈。
这晚,他去了大哥张先勇家里,和他老娘、大哥大嫂一起商量着月兰的事:"月兰的婚事我也在留意着,但是附近的人家都对我的政治问题很在意呢。"
"可不是么,我也跟何三娘说了,她说有意向的家里都问过了,都觉得四老弟的身份不太好。"喻正梅说,何三娘是说媒的,附近一般男婚女嫁的信息她掌握得比较全面。
"那要不然就往远一点去?"张先明皱着眉,语气低沉又难过的样子说道。
这时老奶奶说话了:"我看也只能这样了,不找何三娘了,正梅你给你姨家那边去问问,找个好人家,穷点没关系,主要是身体好,品德好就行。"
"行,娘老子,我这两天抽空就去我姨家一趟。"喻正梅答,她的姨娘在邻村。
"你要寻好一点的人家,三妹子也是命苦的,十三岁就上水库担土了,别太苦了她。"大伯张先勇交代喻正梅。
"先寻着,也不一定成,再多寻几家对比着。"老奶奶说。
话说小芝兰就满月了,条件艰苦环境也不允许,即使是大家族,也不会办满月酒,仅仅是唐淑琴的父母和老奶奶大伯夫妻到场祝贺。
外公唐晋中已经八十七岁了,外婆沈氏八十二岁,也是小脚,陪着他们来的还有他们的大儿子唐伯良。
外公外婆给芝兰拿了两个老银元,大舅则给了一套小衣服和手封子:"姐、姐夫,我和你弟妹还有家里的几个姊妹一点点心意。"
今天张先明正忙着在后门做饭,淑琴也抱着芝兰下楼了,一楼的房间中间摆上了一个门板当饭桌,月兰、青梅两姐妹在帮张先明做饭打下手。
唐淑琴座在架子床上,芝兰在床上睡着了:"弟弟你们来就好了,还破费呢。"
转身向她的父母看去"爹爹,母亲,你们也是哦,银元留着吧,以后要给孙儿呢。"
外公唐晋中哈哈一笑:"淑琴你放心吧,爹还有。"
"他是小气鬼,舍不得的,但淑琴这胎不容易,也可能是你的最后一胎了,爹娘就想着给你和你的满女留个吉利吧。"外婆和淑琴座在一起,手摸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