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子做的衣裳送来了,姑娘快试试看合身不合身,殿下这两日就要回京了,姑娘这么多年没见到殿下,可要给殿下留个好印象才是。”
秋嬷嬷捧了衣裳上来,一一放在明曦面前,让她挑几件可心的,挑出最合适的一件见秦王。
明曦坐在桌前,顺着秋嬷嬷的话往前看去。
十余件衣裳由侍女捧着,一件一件展现在她眼前,一眼瞧过去,都是京中时兴的花色。
锦缎在烛火下泛出柔柔的光泽,懂行的人只肖看一眼,就知这锦缎价格不菲。
除此之外,还有几个婢女捧着几套新打出来的头面,发冠步摇上的宝石折射着烛火的光,璨璨惹人眼。
她这一间房里,被这些东西挤得满满当当。
明曦大略看了一眼,随手点了几套衣裳,又瞧了瞧那些头面,选了套最不张扬的,对秋嬷嬷道:“多谢嬷嬷,就留这几套在外面吧。”
见她这明显敷衍的态度,秋嬷嬷还想再念叨几句,定睛一看明曦指的这几套衣裳,眼眸一亮:“这几套衣裳正衬姑娘肤色,咱们姑娘眼光就是好!”
说罢,又迟疑了一瞬,看着那副头面道:“只是这头面太过素净了些,少了些小姑娘家的鲜活气,不若选这套牡丹红宝石的头面?奴婢瞧着,姑娘带上定会好看。”
明曦往那红宝石头面上一瞧,见牡丹纹样的发冠正中间一颗鸡蛋大小的血色宝石,纯净得毫无杂质,顿时有些哭笑不得:“嬷嬷,这副头面也太招摇了,咱们是迎秦王殿下回府,又不是比美去。”
秋嬷嬷想了想:“也是,都听姑娘的。”
于是便吩咐人收拾衣裳,留下明曦要穿的几套放在外边儿,其余都收进柜子里,而后便伺候明曦洗漱。
一行侍女捧着铜盆鱼贯而入,又将她这屋里挤得满满当当。
明曦微叹一口气,心中涌起一股不耐的燥意与不安,又强行压下去,由着嬷嬷给她卸钗环,心绪却飘飘忽忽有些远。
秦王殿下。
穆华景。
明曦着实是对他没什么印象了。
她只模模糊糊记得,自己是被秦王救回来的。
至于遇见秦王之前的事情,不知是不是太过可怖,明明已经是六七岁记事的年纪,却只余一个隐隐约约的印象,并不清晰了。
她只记得秦王从废墟之中将她抱了出来,又带回府上,好生养大。
但秦王将她带回府中后,却像忘记有她这个人一般,从不过问不说,带回她不到半年,便去了边关,一去便是十余年。
他将明曦带回府中后,并未言明她的身份,只说让秋嬷嬷带着她。
可殿下亲自领回来的人,府中又怎敢怠慢?
尤其是殿下点名让秋嬷嬷跟着伺候,秋嬷嬷是谁?是殿下乳母,府中下人都要敬她三分。
既然带回府中教养,那么不是认作养女,便是认作义妹,可明曦和穆华景相差不过十岁,怎么着也不能认作女儿养,于是府中上下便将她当做秦王义妹。
穆华景不在府中,她便算府中半个主子。
这些年来虽说穆华景并未特意吩咐过有关明曦的事情,但秋嬷嬷和府中管事皆不敢怠慢,吃穿用度全是京中最好的。
且皇帝与太后知晓穆华景抱了个小姑娘回府,皆是稀奇,尤其是在他前往边关后,想着这姑娘好歹是秦王府的人,总不能养废了,便张罗着让她读书习字。
皇帝请来的老师,自然都是些大家,皇子公主该知晓的,明曦一样也不落。一来二去,饶是她没什么出类拔萃的天赋,在各位大家的熏陶下,琴棋书画、读书习字这些也比常人要好太多。
虽说秦王府上下都将她当半个主子,尊她一声“曦姑娘”,太后也将她当个正经小辈好生培养,可明曦心中却始终记得,穆华景并没有留下什么话。
也就是说,也许穆华景不过一时兴起,看她可怜将她带了回来,不过两三日又将她忘在脑后,这才让她在府中留了下来。
换言之,她可不敢以王府主子自居。
眼下穆华景要回京,王府和宫中都期待得很,就见京中贵女都一个接一个的凑热闹,主街两旁的酒楼全都被包了下来,临街的厢房价格更是炒到了平日里的三五倍,那些人一掷千金,就为一睹秦王风采。
秦王年少成名,又是平定边关的少年将军,身份尊贵,才貌俱佳,自然是贵女们心中最佳夫婿的人选。
京中因秦王归来而沸腾之余,明曦心中却很是担忧。
无外乎其他,她担心秦王回京后想起她这个人来,知晓她借着他的名号在京中享了这么多好处,一怒之下将她赶出府去。
更何况,若她没记错,秦王离京时约摸十五六岁,如今已经二十有六,在边关那么多年,血气方刚的年纪,虽说还未成婚,但按理来说身边已有姬妾了。
莫说旁人,皇帝二十五六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