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括说来就是这观点既有唯物论,又有唯心论。
苏东甲在天粟楼中被许老要求看书时,翻到过这本书,所以知道。
而他看到先生在看这本书之后,眼底亮色一闪而逝。
看来这个虚假的世界跟他的镜花水月有异曲同工之处。
越是如此,他脱身的把握越大!
“先生。”
苏东甲主动开口,“东山跟我听说先生身体抱恙,特意来看看您。”
说着他捅咕了一下东山。
这种小动作看似无心,却是他故意为之。
而先生眼见两个少年学子登门看望,早已欣慰点头。
又见东山从怀里取出纸包着的米,既哭笑不得,又欣慰不已。
教了那么多学生,终于有两个学子知道来看望他了。
“庄文,霍东山,你们两个怎么来了,大人怎么放心你们的?”
先生放下书,起身示意二人到跟前坐下。
霍东山有些局促,下意识看向苏东甲。
苏东甲欠身道:“先生放心,我们来时跟父母说了是看望先生,父母很是放心。”
先生摆手:“没有什么大碍,就是感染了风寒。”
苏东甲赶忙追问:“可曾喝过药了?
先生还是早晚将息些,病好得快。”
先生点头:“已经睡过了,刚起来,看会子书。”
苏东甲故意念出书名:“气论。难怪先生讲课时引经据典、引人入胜,原来连气论这种晦涩的书也看。”
这话听着是在夸先生,实际上却带有评论口气。
“晦涩”二字依然有些以上俯下的评判之意了。
而这句话也成功引起先生注意。
他颇为意外地说:“哦,你还知道气论?”
苏东甲故作努力回想状:“气论上说天地一气,化生阴阳,乃分清浊。
又阴阳生五行,五行生万物……
人之生也,气之聚也。聚则生,散则死,万物为一……
先生,这种说法,隐约不似我儒家学说,倒像是道门说法。
学生愚钝,还请先生指教。”
先生错愕不已。
他怎么也没想到,庄文这么小的孩子居然看过《气论》,更没想到他能记住并理解其中大意。
这还是那个上课喜欢调皮捣蛋的庄文?
苏东甲的言语成功勾起了先生的兴趣,他殷切看向苏东甲:“确是道家著作。
不过其中所说宇宙、万物,于我儒家也有值得借鉴之处。
道家说万物为一气,气生万物。
气虽不可捉摸,却存在于天地之中……这样说你能理解吧?”
东山两眼一抹黑,有些埋怨地看向苏东甲。
说好的来看先生,好端端的你提什么书?
这下好了,在学塾要听先生叨叨个没完,现在来看先生又要听他说教。
哪知苏东甲却满脸虔诚看向先生,一副聆听受教的姿态。
甚至先生发问“你以为万物为何”时,苏东甲竟然真的面露思索状。
东心心底暗暗嘲讽:“让你装,这下露馅了吧?先生可是个较真的人!”
没想到苏东甲略作沉吟之后点头道:“气论上说万物一气,学生不敢苟同。
气,固然存在,却未必能生万物。
山石、草木、水火,自然可以阴阳、五行、一气概论。
但我身血肉、先生所教的礼义廉耻、人心所思所想,如何称之为气?”
先生赞许点头。
能说出这番话,足见“庄文”是思考了的。
至于观点是对是错,倒不是最重要的。
儒家治学议论,只要不是明显的根本错误,一人一个说法,都可以。
只要言之有物,言之有据即可。
再加上“庄文”现在年纪,能如此思考,已经让他觉得科考有望了。
而苏东甲暗中见了先生的反应之后,也及时住嘴。
他的本意就是引起先生注意,为接触书院做铺垫。
一鸣惊人固然能够做到,却不符合他现在的身份。
之前的种种试验举动都证明了一件事——这个虚假的世界将他可能有的所有举动都计算在内了。
与其步步落入“对方”算计,不如按部就班,循序渐进。
急也没用。
反正到现在他也没有生命危险。
苏东甲结合自己在天粟楼跟前世所学的“唯物论”跟“唯心论”一通东拉西扯,成功获得先生认可后,瞧着天色将晚,终于“恋恋不舍”跟先生告辞。
临行前,苏东甲对充分表现出了求知若渴的愿望跟对先生的尊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