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对姐弟恋的接受程度有多大?
相差一岁?两岁?三岁五岁,还是更多?
2013年,我经历了一场过于失败的恋情,狼狈分手后我回到了从小生活的城市,那里很小,发展很慢,却也安逸,想在这份安逸中能让心情放松,回去后能再次回到自己原有的轨道,拼搏努力。
我的姐姐是一所高中的英语教师,那天她让我去学校找她,下班后我们一起吃饭。
那一天正巧是他们班级月考结束发放卷子的日子,她很忙碌,我只能坐在她办公室的角落里等她。
“老师你好。”
我抬头,青涩的少年带着青涩的声线站在我面前,有礼貌的打着招呼,对于少年的形容我只能用两个字,干净。
不同于其他青春期的孩子,正是青春痘泛滥的年纪,他的脸上干干净净的,清爽及了。
“你好。”我笑着回应。
姐姐面前都是在请教问题的学生,他亦排在后面,可能能预感到这个课间轮不到自己,他竟在我身边有一搭没一搭的和我聊了起来。
“老师是新来的实习老师吗?您是教哪个学科的?”
我才知道,我坐在这里让人会错了意,连忙解释:“我不是老师,我是你们李老师的家人,等她下班。”
“哦,我就说怎么没见过你呢。老师是哪里人?听口音不是本地的。”
“我是天津的。”
“怪不得,天津人说话都会有齿音字呢。”
居然被一个孩子嘲笑了。
这时又进来一个上些年纪的教师,眼睛不经意向我这边扫来,我心想这或许是姐姐她们年级的教导主任吧,还是赶快离开这里,不要给姐姐惹麻烦。
我朝他点点头,就快步走出了办公室。
我不记得和姐姐那天吃了什么,也不记得我们聊了什么,但是那双清澈的眼睛我却一直记得。
几天后,她们高三年级做入学后的野游,也是高考前最后一次游玩,孩子们高兴,老师也开心,因为这可谓是“最后的放纵”了。
其中也有老师带着家属前往,妈妈特意打电话来嘱咐,一定要让她带我去散散心。
那天风和日丽,跟着一群17、8的孩子玩耍,心情自然愉悦不少,中午时分我们就都围在一起吃带来的东西。
虽然我年纪比他们大些,但毕竟都是年轻人,自然熟的快,很快我身边就坐了很多同学,听我讲着一些趣闻,惹得他们哈哈大笑。
那天他也在其中,眼睛亮的像星星。
后来我问过他,我那天讲的有那么好笑吗,至于你笑成那样吗?他说,不知道,当时只是觉得很开心。
很快的,我又回到了自己正常的生活轨道上来了,大约在一年后的夏天,我接到了姐姐的电话。
我和姐姐聊了很久,最后姐姐突然问我:“你还认识S啊。”
S?我想了很久,回她:“不认识啊,我怎么会认识你的学生。”
“他填写的志愿都是天津的大学,我问他为什么都是天津的,他说那里的人很可爱。”
电话这头我的脸红了红,有一种预感,觉得那个S就是他。
姐姐说他向她问了我的微信,想要提前来天津看看,熟悉一下这里的环境,向我咨询哪里的小吃好吃。但是她没有告诉他,怕我不开心。
我倒是无所谓,对于向陌生人推介这座城市,我还是很开心的。
我说没关系,反正最近有时间,他来了也可以带他去转一转。
姐姐欲言又止,最后说了一句,你不小了,别总让我姑操心,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有些分寸。
我不解,总觉得她是误会了什么。
就这样,我与S加上了微信,他对我说的第一句话就是“老师好”,很乖巧的样子,我笑着敲出“不要叫老师,我也不是老师”。
某种捉弄心思使然,我打出“叫姐姐吧”,但是刚刚发出我就后悔了,想想现在微信出的撤回功能真的拯救了许多口无遮拦的人,只是当初并没有这个功能。
对面沉默了许久,久到我都以为他去忙别的事情了,放下手机,我开始我的工作。
一直到下班时分,才看到手机上一连串的未读消息,打开一看,除了客户的几条,还有他的。
客户无非就是几个方案不满意,需要改动,甲乙双方的互相扯皮,我快速回复一个“OK”表情,并没有仔细去看内容,就直接打开和他的对话框。
“叫你张女士吧。”
“怎么,不喜欢这个称呼吗?”
“在忙吗?”
“这个季节去天津有什么地方好玩的吗?”
“你说那里早点很好吃,到时我一定要多吃些。”
“我刚刚上网搜了一下,卷圈是什么东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