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微晨雾中,高宇楼阁下,一队约十四五岁的布衣孩童从回廊穿过,他们小小身子却捧着比自己还大的箩筐,些许力气大点的,头上还顶着小缸。
领队的那人是个个头稍高的女娥,她衣着绿萝纱裙,手腕上的银铃随着脚步叮当作响,腰间翠绿的玉髓腰牌轻荡,是个身份稍高的仙婢。
不周山已渐渐入秋,本地处高势的九黎氏界内冷得也比他处快些,这些灵力深厚的仙人自然感觉不到寒冷,他们也不是不知道凡人的体质特殊,但依旧给那些孩子穿得单薄。
“吱呀”
没有人推,门却开了。
辛低着头,却也好奇,趁人不注意眼珠子四处张望。她心想,这庄严肃穆中的仙殿到底住着些什么样的神仙,他们走路是飞的还是像影视剧里一样御剑飞行?
门里头缓缓走出一个人,不见其容貌,只露一双纤纤玉手,接过墨兰仙姑的竹篓。
“胥仙子,这是七长老前些日子从昆仑虚游玩回来,登比氏族长送的礼,除去一些藏画宝器之类,奴婢挑了一些适合仙子的送来,这些白苏仙草本是治病的,但对女子驻颜有奇效,想来您肯定喜欢。”
九黎胥眼都不抬,狭长的丹凤眼透着一股轻蔑,随转身欲走,想到什么,忽而侧头道:“房中每日要服的红花丹没了,叫他们明个儿送五千石来。”
还未等墨兰回,九黎胥便甩袖将门一关,让人没有回绝的余地。
墨兰无语,近日丹药生意忙,登比氏那五万斛还不知去哪里寻,问她们借人手个个不情愿,要丹药倒是好意思。
墨兰叹了口气,还有别的仙子要派礼,便欲作罢,且让她等着吧。
一行队伍又继续往前,行至东边殿宇时,辛好奇地打量起来,此处有一湖,湖边仙驹横行、绿荫蔽日,湖旁有一仙宫,折射的波光映射在宫门前绚丽多彩,氤氲缭绕,如梦仙境。
辛有些发怵,墨兰仙姑怎的不在此派礼?她怕遗漏了哪位脾气不好的仙女,到时只有她们吃了板子,于是弱弱发问:“仙姑,这殿宇的仙子不用派礼吗?”
墨兰驻足,遥望远处的仙宫,道:“这座仙宫不是九黎族人能住的,前些日子大长老将里面打洒干净,却未告知是何人要搬进。”
没有人住竟也修得如此气派,果真奢靡。
“好了,今日派礼完毕,你们快回各房干活吧,尤其是你。”顺着墨兰手指的方向,众人纷纷看向辛。
“可别偷懒,最近丹炉房那边日产三千石,你们下面锅炉要是敢偷懒,误了事可别怪我把你打发给净业堂掌监。”
散了队,辛跑似狗追一般,自从醒来后她便开始日复一日的挑煤炭,烧锅炉,没有一点自由可言。
锅炉房在最东处,每日清晨要走十五里路去西边的山头挑煤炭回来,丹药房一日产三千石丹药,她就得日烧三万石的碳,稍微停下火,丹药房的大个儿就拿着鞭子来兴师问罪了,她一刻也不敢耽误。
辛推开锅炉房的门,便觉得一股热气扑来,她脱下蓑衣抖了抖身上的寒露,挂在墙上。
里面的人听见动静,迎了上来,来人是个六十左右的老妪,虽身形有些佝偻,但她手脚利索,白日里多亏有她帮忙才不至于手忙脚乱。
“小辛,你终于回来了,我今天给他喂了点汤药,小九似乎好一些,能说话了,但还没醒,烧的迷糊。我在熬汤药时听见他不停喊你名字,唉,这可怜孩子。”
姜婆婆是锅炉房的老人,也是她的汤药吊着小九的气,辛虽不记得姜婆婆,但她知道姜婆人是极好的。
锅炉房不大,总的二十平,除了烧锅炉的地方还有两间狭小的里屋,里屋除了床也再没有其他。
辛走进里屋,看了眼小九,他喝了汤药后睡得踏实些。
辛走了出来,接过她手里的碳火道:“姜婆婆,今日不忙吧。”
“我这里还好,倒是担心你应付不了那些脾气古怪的仙子。”姜婆婆走到屋外,从门口的小灶台端出一碗热腾腾的葱花面,“怕你回来凉了,我用小锅一直给你热着,快趁热吃了。”
辛看着那碗清汤葱花面,缓缓接过,火光印在两人脸上,谁都没有说话,只有噼里啪啦的燃烧声。
快一个月了,她还是不知道姜婆婆和她是什么关系,如待她一般也就罢了,可姜婆婆每日体贴入微、对她嘘寒问暖,竟让她想起了自己的奶奶,也是经常给她下爱吃的软哨葱花面。
“呲溜”
辛嗦了一大口面,眼睛雾雾的,口齿不清道:“真好吃,这碗面让我想起我奶奶,她做的,也是这味道。”
姜婆婆拾柴火的手一顿,忽而一笑:“喜欢就好,咱们平时也没什么食材,面倒是管够。”
没几口她就把面消灭干净,顺带把汤都喝了,习惯性把碗往灶台一搁,似乎想到什么,她不好意思的挠了挠头,将碗捡了起来。
“我这就把碗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