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皇宫最近有一件大事。
既不是北方的和谈有了结果,也不是南方的海患得到解决,而是一个长时期困扰着新京皇宫的问题:皇帝的头痛症又犯了。
这些年来,宫里的太医换了一波又一波,却没人能彻底根治皇帝的头痛症。本来今年入秋,皇帝魏昭身体康健,头痛症也没有复发的迹象,太医院众人都摒着一口气,要是过了这个秋冬,或许此症就彻底的好了。
谁知好景不长,北上的使臣一离开,魏昭当夜头痛难忍,几个伺候的宫人当场被打杀,太医院众人也连着受罚,后宫忙的人仰马翻,自那日后,新京皇室就再也没有消停过。
皇帝不好过,大臣们每每上了折子,或是被驳回,或是被训斥,整个朝堂一片唉声叹气。
崔筠并不清楚这些。但她从浮光逐渐晚归的时间判断,近日宫内怕是不太平。
这一日,崔筠独自在浮光院里等候,眼巴巴等到亥时,才见着浮光回府来。他似乎有什么心事,直着眼睛进了院子才发现崔筠在内。
浮光脸上立刻带了笑,快走几步到她面前道:“怎么不进去?”边说边开了屋里的门,拉着崔筠入内。
浮光在屋里点上灯,看着崔筠冻的脸颊发红,从衣柜里取出一套新洗的常服,展开披在她身上。
崔筠乖乖坐着,等他忙碌完一阵与她对坐下来,才问道:“宫里是有事?”
浮光点头,“是,陛下有疾,事情就多了些。”崔筠仍是不解,皇帝有疾,自然是大事,但浮光官位尚小,他也得去宫里侍疾吗?
浮光看出她的疑惑,主动解释道:“院里缺人手,就把我调去做些文书工作。”
崔筠这才点点头,又嘱咐他道:“那你在宫里一定小心行事。”
浮光点头让她放心。崔筠又问道:“明日你要做什么?”
“还去宫里,学士被传待诏,我们也得陪着。”
崔筠沉重点头,尚在纠结是否要告诉浮光她也要入宫这件事。那日秦相的条件,便是让她入宫抚琴一曲,且要保密不能告知浮光。她虽不知秦相为何这样做,但事关她父亲,也答应下来了。
浮光自然看出了她的犹豫,刚要问她,忽听窗外哗啦啦一阵响,接着一阵风吹落叶的声音,原来是下雨了。
崔筠方才心思摇转,像雨中浮萍不得不找一个依靠,但那一声响让她醒过来。真是糊涂,她答应的不能告诉浮光,现在同他说了又能怎样呢,还不是白白给他增加负担。
浮光站起身去关窗户,崔筠眼看他的背影印在窗上,与外面的树影重叠,她猛的站了起来:“不早了,我该走了。”
她这话一说出来,浮光将要问她的话都咽了回去,也点点头回应:“是,我送你去。”浮光转身取伞,崔筠站在门口,外面的风雨浸染在她身上,她顿时清醒过来,这一次,她要自己面对。
浮光撑伞送她到二门上,两人一路上没有说话,临别时,浮光将伞塞给崔筠,叮嘱道:“回去好好睡一觉,有我呢。”
崔筠点头回去。
第二天是崔筠入宫的日子,仍是下着雨。
有人来接,说是淑妃娘娘有请。崔筠早早梳洗打扮,缠好眼纱,穿窄衫长裙,将“无碍”古琴装在如意金棕织锦琴囊内,自己抱着出门去。
马车行到宫门前已近午时,天色阴沉,凉意阵阵。崔筠下了马车,由宫人引着往内宫去,她看不到事物,只能根据一阵一阵的雨声判断身在何处。
等听了不知道多少次雨打芭蕉声,崔筠觉出终于进了一个安定所在,是在室内了,随即就有宫女道:“姑娘稍侯,奴婢是今日伺候您的丹红,副使这就过来。”
副使是教坊副使了,崔筠今日来,本不是来见淑妃,而是由教坊司引着,去给皇帝抚琴。
崔筠坐定。
不一会,传来一阵极轻的脚步声,那声音在她身边停下,窸窸窣窣的布料摩擦声,崔筠猜测这就是教坊司的副使了,那人应该是坐下了,但一直没有说话。
她在打量崔筠。
崔筠任他打量,她今日的任务是弹一曲走人,其他的她不管,那人轻轻叹息一声,才说道:“琴、放下,去更、衣。”
是一个女子,说话很慢,六个字一个个从她嘴里蹦出来,但无形的,或许是被她盯得久了,崔筠感到一种压力。
崔筠踌躇着,望了她一眼,她不想丢下琴。
副使已经站起,回头,也不说话,只看着她。
丹红见二人僵持,忙上来劝道:“奴婢随姑娘去更衣,琴先给奴婢保管吧!”崔筠想着这是秦相的人,只好放心把琴给她,自己去更衣。
副使这才收回了目光。
崔筠随着宫人走到一个次间,立刻有两个丫头帮她脱了外衫,等崔筠换过衣衫出来,丹红悄悄对她道:“此人是教坊副使花如,不可得罪。”还来不及细说,那个缓慢的声音花如又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