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道失了,才出现德;德失了,才出现仁;仁失了,才出现义;义失了,才出现礼。礼亦崩坏,忠信消亡,成混乱之开端。
“老天佑我大都——老天佑我大都!”老臣身上的深紫色官服已经隐隐现出脏污,他却也顾不得这么多,跪伏在蒲团之上,虔诚地祈拜着。
身旁年轻许多的官员曾是老臣的学生,如今望着周围坐立难安的一众同僚,也只得将人搀扶着,无可奈何地劝道:“老师身体撑不住,莫要再……莫要再……”
莫要再什么呢?他也说不出口,整个三清大殿,自诩仁义、满口道德的臣子们,满充斥着叹惋,唱衰之声不绝于耳。
“莫要再做这些无用之功!”从不远处步伐蹒跚地走来一个昔日的旧友,抬眼看向神尊,满脸不屑道:“老天若是有眼,又怎会让那外贼的铁蹄踏入国土?”
“如此大逆不道之言……”老臣抬起身子辩驳,面前却落下了一个托盘,盛着三个高粱面馍和一碗清得只有几滴薄油的浑浊菜汤。
“大逆不道,大逆不道!什么道?什么道能救这大都?”老友一腔愤懑,索性挥了挥袖子,拿起一个黑面馍,也不顾仪态,没滋没味地大咬了一口,“你我一把老骨头,省省力气吃点东西吧。”
见身旁的友人仍跪在地上没有动作,他又接着对人慨叹道:“京安保不住了,收拾收拾家伙什,跟我一起去南方避避风头。”
跪在地上的老臣终于有了反应,他起身,眼神空洞地抬望眼,似乎要透过紧闭的门窗看见些什么,“可我已经没有东西可以收拾了……”
老友闻言,也只是慢慢放下了手中的干食,颓然地叹了口气,是啊,宫外的宅府怎么样了呢?恐怕凶多吉少,他们还有什么牵恋,离开京安,哪里的光景又好过呢?如今这囚禁他们的皇宫,反倒成了庇护所。
“哐——哐——”劲风将门扉吹得呼扇作响,将大门两侧三五成聚的官员惊得汗毛耸立。
“是突厥来了吗?打来了?”一人一边蹬着腿,一边向后挪动,惶恐地四下张望着。
苏叶手中的树枝从中间折断,这才恍然回神,她从外面捡来这截小木棍,“*[2]闲中消忙错,静时息非心”,一边思考,一边比比划划在地上漫无目的地写着,可三清殿这实木地板打了蜡油,却是留不下什么印子。苏叶也并不在意,她满脑子都是如何自救,如何救人,一定有办法的,她只能反复劝慰着自己。
“放本宫出去!天杀的造反的,把本宫困在这里等死吗!”三皇子又在犯病了,苏叶索性将树枝扔到地上,一脚踢到门口,远离殿前这喧哗聒噪之地。
绕到神龛背面,苏叶见老熟人正趴在地上奋笔疾书,狼毫沾着墨,力透纸背,写得倒是慷慨激昂。
“王主事,你这是在……写什么?”苏叶凑近几步。
“苏督察……”王主事抬起脸,一脸生无可恋对人说道:“我在写遗书……”
“遗书?”苏叶惊异道。
王主事委屈地老泪直在眼眶打转,“给我八十的老母和未及冠的小儿,还有夫人,还有跟了我十多年的那匹黑白花马,还有家中伙夫、奶娘、门房……”
王主事话匣子一打开就如决堤之水滔滔不绝,他掰着指头一一细数,“我这些年攒下来的俸禄也不知够不够他们老小生计……”
“哎……哎——!”王主事仰头用目光追着苏叶快步离开的身影,“苏督察,你这是去哪儿啊?”
苏叶则边走边回头,眼中满是光彩,“王主事,你可真是我的吉星!”
来也匆匆,去也匆匆,人一溜烟消失不见,只留下一脸茫然的王主事一边拿起笔继续写,一边讷讷自语:“事到如今,还有什么事值得如此匆忙?啧……”
苏叶的确有事要忙,她来到皇榻前,迎着周效寒带着诧异的目光,从宽敞精致的书桌上翻找出宣纸墨宝,又如一阵风般小跑着奔到了厅前。
“铛铛铛!”敬神的大磬竟能被敲得节奏如此之快。许多人被吓得一阵痉挛,目光也随之被吸引至大殿的正中。
“诸君——”苏叶拿着纸墨站在厅内,朗声道:“在下名唤苏叶,督察院正六品督察使,前丞相苏时许之女,虽显唐突,确有要事相托。”
满堂杂乱的人言顿时息声,很快便换作此起彼伏的窃窃私语。苏叶此人,部分官员是认得的,剩下大多交集不深的同僚,亦是听过苏相之子女扮男装入仕之后东窗事发、销声匿迹的传闻,眼下总算是对上了号。
“何、何事?”伏在门前泪痕未干的三皇子一脸讥诮地出声问道。
如今众人自保不暇,能有什么要事值得这般兴师动众?二皇子显然不想做这出头鸟,将三弟一捂嘴,直接连拖带拽退到了一边。
苏叶抿了抿嘴,没有理会,只是继续看向众人,“在下欲书信一封,然人微力弱,恐不及完成,还望诸位能助一臂之力!”
“这位……呃……这位苏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