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回想以前的自己,是不是真的变化不大?”
康熙听见后就笑了:“确实有变化,你比以前要活泼一些,话也多一点了。你以前是个闷葫芦,不太爱说话,有时候朕抬头看向你坐的方向,还以为那边没有人。”
她听着眨眨眼道:“那我以前确实沉默了一些,可能也不知道该说什么。”
毕竟康熙说的该是在慈宁宫请安的时候,原身因为身份的关系坐在最后边,当时的宜嫔是社牛主角,请安的时候完全是她的主场。
原身根本不知道该说什么,也不喜欢抢风头,就只能沉默了。
如今顾凝宸真要感谢原身这沉默的性子,因为话不多,反而没什么人发现这身体的芯子换了人。
她又提起那本算数入门的书册,温妃和宜妃想要:“我原本想着翰林院有几本就够了,没料到居然如此多人想要读一读。”
康熙听后就笑道:“确实,今儿拖尔弼还跟朕提起,京城三家印刷工坊已经日夜不停,还是供不应求,许多人都没能买到。不少外地的官员听说后,上的折子里还跟朕提起此事来。”
外地有些官员消息灵通,得知京城出了这么一本算数入门的好书,另外户部侍郎王谈起的头做了一本题册,他们自然都想要!
可惜他们离着京城太远,哪怕托人买也买不到,只能在折子里跟康熙提起了。
想必康熙那么喜欢算数,那本算数入门的书,指不定就是皇上专门让人做的。
不管这位“不疑先生”是谁,王谈肯定认识,说不准皇上也是知道的。
哪怕无法打听和结交到这一位,能买到书读一读,也能隐约知道对方究竟是什么人。
都说人如其字,书也是如此,字里行间都会透露出作者的性情和习惯来。
这些官员无论是对算学有兴趣,还是想顺道借此打探一下这位凭空出现的“不疑先生”,都很有必要买下他的书仔细阅读一番了。
康熙就道:“这三家印刷工坊是京城最大,资历也是最老的,做的书都不错。小一点的工坊朕就不大放心,免得把书做得不好,反倒不美。”
“正好江南那边也有不少官员写信来,朕就想着江南文人多,印刷工坊自然不少,有几家的名声颇为不错。”
他还不放心派人去跑一趟,反而让江南那几家工坊派人把自己做的,最为满意的书送过来,当面看过后才确定选哪一家来做顾凝宸的这本算数书,可谓谨慎极了。
江南几家大的印刷工坊哪里能不乐意,简直乐疯了,连夜带着书往京城赶来,恨不得立刻就到。
之前三大工坊在算数书的价钱上定的不高,印刷的数量多,算是薄利多销了。
康熙打算让江南这些工坊也是这样,毕竟价钱高了,就违背顾凝宸的初衷,不能让更多的人买得起。
至于江南这些工坊答不答应,他也无所谓,不答应那就让愿意的来!
如今哪家工坊不想印刷不疑先生的书,更别提还有王谈做的题册。
入门就买不疑先生的书,要提高版本就买算数题册,两方面的人群都能照顾到了。
顾凝宸也鼓励王谈做一本入门版的题册,让入门的人也能用的题册。
另外他还能写上自己学算数的心得,跟其他人分享一二。
毕竟如今学算数的人太少,康熙的那本心得是提高班plus,很少人能跟上,实在是太难了。
索性康熙没去大规模印刷,而是印了几本暂且放着当做收藏。
王谈原本是拒绝的,但是能做两本书流芳百世这种事,实在太有诱惑力了。
要是百年之后,别人提起他都会想到这本书,看过后都颇为受益,还可能找到更多志同道合喜欢算数的人。
王谈考虑了一段时间,最后就答应下来。
于是他开始过上了白天上值,晚上回家写书的充实日子,把同僚卷死了。
同僚也想跟,可是他们的算数比不过王谈,其他方面也没有优秀到值得写书的地步,只能垂手顿足,后悔当年没有好好钻研算数!
这会儿康熙示意李德全递来一个锦盒,放在桌上后打开。
顾凝宸凑过来看了一眼,发现是五线谱,不由惊喜道:“是徐大人的曲子终于写出来了吗?”
不意外她会猜中,康熙点头道:“不错,正是徐日升做的曲子。”
过年的时候,他跟徐日升提出要一首独属于自己的协奏曲。
可惜徐日升反复写了几个曲子都不满意,就一直没呈上来。
他跟康熙告罪,说要完成一首特别好的曲子才行。
康熙能怎么办,就只好等了。
这一等就几个月,好在徐日升终于完成了这首曲子。
不然康熙真要以为徐日升是不是找借口拖延,其实是做不出曲子来了。
他刚拿到的时候已经看过,曲子的旋律相当不错。
顾凝宸被康熙示意拿起曲子,她轻轻看着五线谱哼唱。
哼唱完,她有些惊叹道:“这曲子真好听,而且我感觉有古琴的技巧融入其中。”
康熙笑着颔首道:“不错,徐日升很聪明,进宫后就开始学习古琴,知道把古琴曲和西方乐曲融汇起来。”
这样一来,如此中西结合的曲子确实是独一无二,又必然能得康熙喜欢了。
顾凝宸心里感慨,果然能到康熙跟前来的传教士全是人精。
之前康熙用钢琴弹奏的一首古琴曲,估计让徐日升有了启发,于是把两者结合在一起,变成一种新的曲目。
康熙又道:“朕想着上回几个传教士一起弹奏,总不能经常叫他们进宫来,就琢磨着在宫里组一批人学习西洋乐器。”
顾凝宸诧异,他这是打算在宫里组个西洋乐团吗?
后宫里最多的就是太监了,只有一部分到后宫来伺候,一部分到康熙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