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在卖葫芦和冰棍。
郑娟毕竟手脚要灵便不少,要在家里做各种手工活,赚钱补贴家用。
因为不愿意下乡,郑娟粮食定量被取消了之后。
每个月要多好几块钱,买粮票或者去黑市买高价粮。
郑家的日子要比之前的时候过的困难挺多,需要多赚钱,人自然就多忙碌不少。
见到郑娟的时候不多,但是周秉昆和郑大娘的关系,处的挺好。
和郑大娘处好了关系,起码能足够了解郑家的情况。
目前的收入和支出,郑家还支持的下去。
郑娟短时间之内,也就不会有因为想减轻家里负担,要把自己嫁出去的想法。
…
“系统,签到。”
“恭喜宿主获得:现金一元,桃酥一斤。”
周秉昆还是起床之后,就先签个到,白嫖一波,心情愉快一整天。
然后起床打几套拳,活动一下,洗漱,吃饭,然后去上班。
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的生活,对于周秉昆来说,也就娱乐少了一点,其他方面,周秉昆还是挺喜欢的。
其他人也都很正能量,挺满足,因为这些人很多都是从解放前苦日子熬过来的,对比一下,现在一年比一年的日子好,也都挺满足。
这种慢节奏的生活,适应了之后还是会觉得挺惬意的。
这种没什么波澜的日子,过的很快,三年时间很快过去。
时间就来到了72年的秋天,在东北这边其实也没多长时间秋天,这才是十月末的时候,已经下了好几场鹅毛大雪。
温度也早已经是零下十几度,现在算是冬天也很合适。
这中间三年,老周家发生的事情,其实不多。
但是改变并不少,三年的时间,老周家也买齐了“三转一响。”
真正的把老周家过成了光字片上等人家。
名义上的是周志刚的钱,但是周秉昆也不至于占这个便宜,每个月二十块钱,一共过去三十个月,六百块钱,周秉昆都帮着李素华存着的。
最近小一年的时间,周秉昆没找李素华要钱,李素华也没提给周蓉寄钱了。
因为周蓉已经结婚了,没有问过周志刚,也没有问过李素华,周蓉就自己做主,把自己嫁给了冯化成。
李素华开始是对周蓉生气,然后就从周蓉这件事意识到了,周秉义和周秉昆哥俩也到了适婚年龄。
老母亲的本能,李素华就懂得了为周秉义和周秉昆哥俩结婚存钱。
周志刚因为三线工程工期紧张的原因,并没有回过东北探亲。
周秉义在去年春节的时候,带着好多的特产,木耳,蘑菇,榛子什么的。
回来了吉春一次,最喜欢的大儿子回家探亲,也缓解了好些,李素华对亲人的相思之苦。
“砰砰砰,大娘,郑大娘。”
周秉昆来到了太平胡同郑家,敲着房门,喊道。
“秉昆哥,你怎么来了。”给周秉昆开门的是郑娟弟弟郑光明。
因为看不见的原因,郑大娘给孩子取名叫光明,看的出来大娘对孩子的祝福和期盼。
“好几天没有见到郑大娘在电影院门口摆摊,我过来看看,是不是你们家出了什么事情了?”
郑光明低落的说道:“我妈她病了?”
“什么病啊?我进去看看大娘吧。”
生病算是撞到周秉昆的枪口上了,周秉昆就准备进去给郑大娘看看。
“我妈发烧了,去卫生所拿了药,吃了两天也还没有好。”
这个时候,郑娟也出来了,听到了周秉昆问回道。
“咳咳咳…咳咳咳。”这时候从里屋传来了一阵咳嗽声。
“我进去看看吧。”说过周秉昆跟着郑娟,进了郑家里屋,看到了郑大娘,裹了两条被子,躺在炕上。
周秉昆摸了一些郑大娘额头,把了一下脉,初步的判断出了郑大娘是得了肺炎:“大娘这病挺严重的,需要送医院了。”
就算周秉昆判断出来了,中药西药都没有的情况下,郑大娘还是一样的需要去医院。
再说就算周秉昆现在和郑家人关系不错,郑家人也没有生病了之后,听周秉昆这个电工吃药的道理。
“妈的病一直没好,我们也想送妈去医院看病的,等我们找邻居借到钱,就送妈去医院。”
郑光明这个孩子,真是才七八岁就足够懂事,眼黑心亮,知道郑娟不好开口尴尬,在郑娟开口之前说道。
“那就不用找别人了,看病重要,我身上带着钱呢。郑娟你帮大娘收拾一下,我去外面叫辆三轮车去。”
周秉昆骑着自行车出了太平胡同,叫了一辆三轮车。
然后就是三轮车拉着郑大娘和光明,周秉昆骑着自行车载着郑娟来到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