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书迷村>武侠修真>全能艺术家:从女团选秀开始> 第174章 烟花易冷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74章 烟花易冷(1 / 2)

前奏是吉他与钢琴,舒缓安静,看起来并不像中国风,也不是大家熟悉的五声调式。

不确定,再听亿下?

毕竟谁家写中国风开头用吉他啊。

不过钢琴和吉他就这样应和着,一高一低,像是两只上下翻飞的蝴蝶,听着还挺有意思的。

在周董的中国风歌曲里,《烟花易冷》是很特别的一首歌。

不同于他另外两首代表作《菊花台》和《青花瓷》,这两首歌都使用了典型的五声调式和民族乐器,一听就是典型的国风。

《烟花易冷》在作曲上没有任何传统中国风的痕迹,听起来却也很有味道。

可以说是非常有意思的创新,甚至让这首歌乍一听有点怪。

但也正是这种奇怪与不和谐,给这首歌赋予了奇妙的灵气,那种独特的意境和清冷感,让人越听越上头。

前奏就这样安安静静地响着,就像是说书人翻开古老泛黄的史册,缓缓叙述着一个故事。

《烟花易冷》这首歌的背景故事取自《洛阳伽蓝记》,是魏司马杨衒之的作品。

当年北魏分裂为东魏和西魏,洛阳一时间战火四起。东魏迁都邺城后,更是在洛阳城多次劫掠,甚至连宫殿的墙砖都要扒了运到邺城去。

他们肆意地纵火焚烧宫殿、寺庙和民居,让这座曾经华丽繁荣的都城自此形同废墟。

十余年后,杨衒之故地重游,看到眼前满目疮痍的情景,潸然泪下。

他想起自己年轻时,洛阳城佛事兴盛,到处都是一派繁华景象。

这座古城的曾经不应该被人遗忘,于是他根据自己的记忆,提笔写尽了当年洛阳城几十座寺庙的兴衰,以佛事为引,纪念这座伟大古城。

在这些寺庙里,或许曾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

最初,在北魏还未分裂时,南方刘宋朝廷的一位将军曾驻守在洛阳城。

北魏大军攻城,宋军寡不敌众,一溃千里,将军只好撤退。

一位女子留在这洛阳城中,等着他回来。

只是这一败之后,元气大伤,刘宋朝廷终究没能重整旗鼓,封狼居胥只是一场梦。

北魏最终定都洛阳,女子终其一生,也没等到将军回来,青灯古佛,了却残生。

直到战争终于结束,洛阳城在几度战火中早已荒废。

早已风烛残年的将军回来了,他在城中苦苦寻觅打听,当年的身影早已不知何处。

她等了一辈子,却还是没等到他。

“繁华声遁入空门折煞了世人,

“梦偏冷辗转一生情债又几本。”

林夏一开口,第一句这歌词让所有人都惊呆了。

中国风,居然还是中国风?

这也能中国风起来的吗?

摇滚是个筐,你就是搞个纯音乐都能硬说是后现代。可没人说中国风也能是个筐,什么都能往里装啊。

但别说,林夏的声线故事感很强,就这样冷冷清清地像雨一样地唱着,就像一幅古典水墨,故事就在画中上演着。

曾经的洛阳城是那样繁华,他们两人就这样撑着油纸伞,一起在街头的石板上漫步,互诉衷肠。

但是那些风流终究是被雨打风吹去,从车马喧嚣到青灯古佛,一切早已物是人非。

当年气吞万里如虎的北伐,如今只能仓皇北顾、草草收场。

他们两人也只能遥望远方,对着一轮明月寄托相思,盼着此生能够再次相见。

即便她已经遁入空门,但这些刻骨铭心的执念和情债,又怎能说放下就放下?

老树的年轮倒是一圈圈地在长,她的生死枯等,却始终没有尽头,只能在午夜梦回时,一遍遍咀嚼着曾经的回忆。

眼前这座佛塔像是永恒,可是战争来临时,那些畜牲百无禁忌、说毁就毁,只为了提炼佛像上的那一点点金属。

后人又会怎样记录这段惨烈的往事呢?

她想,史家无情,或许他们会记录刘宋和北魏的兴衰与争斗,但是自己一生的许多经历,史书上甚至不会留下一笔。

第一段主歌已经唱完,有真懂行的人已经开始头脑风暴了,比如大众评审团中的某一位伍老师。

他完全听明白了这首歌中的玄机。

中国风最保险的写法是五声调式,毕竟这玩意刻在华夏人的DNA里,从小就是听着这些东西长大的。

就像林夏去年的那首《龙文》一样,即使配器是西洋乐器,一听也是满满的中国风。

哪怕“When you believe”这种完全是英文歌的风格,开场的旋律一听也颇具东方情调。

然而《烟花易冷》这首歌不一样,C调本身就不是中国风常用的定调,甚至在流行音乐里也不多见。

因为它太正太中庸了,纯洁,也毫无乐趣。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