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很快来到温明一家请客这天。
中午吃过饭,请了一下午假的温明就进了厨房准备。
“妈,桌子和凳子都已经弄回来了。”
杨建国走进厨房,手上拿着根毛巾擦了擦脸上的汗,紧跟着就要拿起削皮刀想要给土豆削皮。
温明止住他的动作,
“先换药去。人家王大夫已经让人给你带口信了。”
昨天就该去,这孩子先是去了趟他大姨家,可能帮着干了很多活,回来的时候,不仅伤口又渗了血,连穿过去的军装也扯了一条大口子。
不过因为回来的晚,他就没去找王大夫换药。
今天上午呢,他又去他大伯家走了一趟,又是接满妮放学,忙到现在,他都还没去医务室。
杨建国看着温明满脸的坚持,只得起身去厂里。
家里的温明呢,看着杨建国的背影,想着这两天满妮在她面前念叨的姐姐,心里也猜测,杨建国是不是处对象了?
找个时间问问吧。
“小姨。”
温明皱眉看向门口,是温荷的大儿子,准确的说,是她的继子郭明峰。
他手上提着一个大筐,筐子里装的全是蔬菜,什么青椒红椒茄子的,背后还背着一个大背篓,温明从他肩膀看过去,就是一根又长又大个的冬瓜。
“怎么就你一个人,你妈和你爸呢?”
四十岁的郭明峰憨憨地抬手摸了摸自己的后脑勺,冲皱着眉的温明笑笑:
“我妈他们不得空。”
正是秋收的时节,家里确实走不开。
他今天能来,都是因为昨天的时候,杨建国怎么也不愿意拿走他妈准备的菜,才让他跑这一趟。
这要请客吃饭,可得耗费些粮食蔬菜的,只是这客却又是必须请的,原先他妈就说,他小姨肯定是在等建国回来,现在建国回来,可不就把这事安排好了。
说完话的郭明峰就将背篓里的冬瓜南瓜全都捡出来,堆到厨房的角落,接着又是筐子里的蔬菜。
温明叹气:
“怎么又拿这么多?前天建民他们带回来的,都还没动呢。”
郭明峰看了一眼堆在厨房里的各种蔬菜,又是憨憨一笑:
“没事,慢慢吃就行。”
这些菜在他们乡下不缺,尤其是他们家里人多,自留地也多,每年就种在地边的蔬菜,一大家子就足够吃上一整季的了。
况且,他们乡下地方,更多的是吃自家腌制的咸菜,毕竟,他们可没多的油炒菜用。
想到炒菜,郭明峰就看向这个比他大不了几岁的小姨,每年,她都会给他们家弄上两三斤菜籽油,把村里其他人家羡慕的不行。
还有平时,遇上逢年过节的,她也会给他们家里买点肉让建民兄弟给送来,虽然次数不多,但每次却都有一斤的样子。
他妈就说过,他小姨家,肯定是把自家的供应分给了他们。
想想也是,他小姨家工人多,供应肯定还不错,不过他小姨父也是个有本事的,拿他妈的话来说,就算在城里,有钱有票,也不是就能随便换到肉来吃的,一来是靠运气,二来也是靠人脉。
郭明峰又想起这些年他们村里跟纺厂家属院私下做的几次交易,可不都是他小姨父给牵的线。
温明看着他的憨样,实在没忍住,笑出声:
“去院里洗个手,我给你下碗面,你先垫垫。”
想也知道是一大早就出门了,三十多里地,又是背又是提的,这大半天走下来早该饿了。
郭明峰知道,跟他小姨不用客气,于是听话的去洗了手,回来的时候,又蹲在门边拿起削皮刀帮忙削土豆皮。
温明也没管他,只顾下她的面条。
对于她姐的几个儿女,包括她的一双继子女,跟他们家的关系都很好。
别看温荷是后妈,但她可不像别的后妈那样会苛待前头的孩子。
她嫁到郭家的时候,郭明峰不满五岁,小的那个也不到两岁,就算没两年她自己也生了儿子,前头这两个她依然让送到学校去念书。
那时候多困难呐,很多人就劝她,识几个字就行了,哪用那么些钱年年都送去上学。
但是温荷想的不一样,她是城里的姑娘,从小也是跟着上过几年学堂的,当然知道多读书的好处,她不仅会送孩子读书,还想着,只要他们出息,不管是不是亲生的,那都要送。
多读点书,将来城里有招工,不就可以送他们去考?
再有,那个时候温明也已经结婚,嫁的又是军人,温荷心里也想着,就是招工不成,不还可以去当兵么。
果然,家里除了念书实在不行的郭明峰,和温荷的
当然,这也都少不了杨根生的帮忙。
所以当年比郭家另几房还穷的郭常德家,现在已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