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吉他等乐器,民间会的人很多,这两年又进入一些欧罗巴搞音乐的,大明音乐发展快速。
景泰十九年,中枢统一规定,乐谱统一使用五线谱,放弃古乐谱。
各种乐器演奏,并不稀奇,今天万国来朝的国宴上,就有钢琴和小提琴独奏。
而钢琴和小提琴,是景泰十三年宫中做出来的,但并不完善,十几年来一直在发展完善,到了今年几乎就是现代钢琴和小提琴了。
吉他是从西班牙传来的,据说是古世纪埃及的产物。
大明也有几把埃及古吉他,反正硬说是大明的,也没毛病,反正埃及早就灭国了。
本来估计能剩点人,等朱见深打完仗之后,能活下来的都是命大的,埃及肯定是没了,灿烂的古文化,只能在大明寻找根源了。
钢琴、小提琴、吉他等等乐器,都出自大明,没毛病啊。
听说东北为了吸引游客来,正在建造金字塔,这回埃及连金字塔都没了。
这几年为了加快移民速度,让百姓去边疆看看,就带动了旅游业。
东北是一片新土,没什么特色,吉林督抚李匡就一拍脑袋,把埃及的金字塔一比一挪过来,顺便建一个欧罗巴风情城。
反正弄个四不像,埃及的、波斯、西域的、帖木儿的、欧罗巴的各国建筑,大杂烩的建在一起。
但这人好奇呀,都想去看看。
黑龙江督抚赵辅发现了商机,就照着欧罗巴的城池建,游客来看看,说不定就愿意移民了。
顺便还能靠旅游,增加财富。
东北遍地都在建欧式城堡,吸引内地游客。
为了弄的像,李匡上疏皇帝,请求皇帝把埃及国宝,都运到吉林来,尤其是木乃伊,都运到吉林来。
赵辅不甘示弱,也上疏皇帝,请求将希腊的国宝,运到黑龙江来,以后黑龙江就是希腊。
效果非常不错,有很多家庭爱上了东北讨好型市格,选择移民东北,在东北分地落户。
旅游业,竟意外成为东北支柱产业。
宁夏也缺人啊,发现还真有内地人去东北玩完,自愿移民到了东北,原杰一拍脑袋,我宁夏建印度城。
但被皇帝叫停了,让各地挑几个城市改建或新建可以,你把整个省都变成他们的建筑,那是大明的地盘,还是他们的?
掌蒙古都司的王恕,还想建波斯城呢。
但都不允许大规模建,建造一两个特色城市的允许的。
景泰二十八年,帖木儿亡国了,取而代之是的叶尔羌汗国、萨法维帝国和布哈拉汗国,三国鼎立。
有点像三家分晋的意思。
萨法维也可叫波斯
反正三国还在打,帖木儿确实是亡国了,但还有实力,反正中亚一锅粥。
波斯确实复国了,但他们的根儿没了,他们国家的东西,都被打包卖给了大明,帖木儿卖给大明大量女人,都是波斯女人。
波斯
反正美人在大明非常受欢迎,至于丑的也有用处,当粗使丫鬟呗,累活有多是。
大明涌入上亿奴隶,女奴高达三千万以上,青楼迎来了大爆发,以前青楼讲究,现在青楼是遍地开,一条街恨不得开十家,反正买一批女奴就能开。
就是苦了大明男人了,一天天太累了。
大明现在除了机械、化学、生物之外,各行各业发展突飞猛进。
尤其是文学,皇帝重视,民间便爆发出恐怖的活力。
但民间出现了白话运动。
像京剧、昆曲,实在太高贵了,没文化根本听不懂,简直是筛选听众,反而接地气的相声、小品、评书,大众更加喜欢。
民间出现了去文言,用白话的运动,愈演愈烈。
说来说去,就是京剧太曲高和寡,二人转才是百姓乐意看的,因为看得懂。
戏本也从文言,往白话方面发展,书籍的质量直线暴跌,本来一本书几万字就是长篇了,现在诞生了二十万字的小说。
白话、水文,常态化,而市场反响特别好,因为百姓能看得懂。
像以前写的那些戏本,好是好,老百姓看不懂,自然就没法欣赏,只有全国一小撮人,才能看懂。
而景泰二十八年,大明人口超过了八亿,8.2亿。
文化水平高的,能听懂昆曲的,也就两三百万人。
其余的都是滥竽充数,听的一个高雅罢了,根本就听不懂里面的典故。
反而,白话小说,白话戏本,在民间得到了巨大反响,口语化,逐渐充斥在书籍之中。
这里面也有技术原因,印刷水平直线提升,印刷价格降低,造纸术提升,纸张成本降低,不用省着纸用了,想写什么就写吧。
景泰二十八年,年中,皇帝下旨,令天下奏疏尽量口语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