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书迷村>女生耽美>城姬三国> 第四百二十九章 申请交易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四百二十九章 申请交易(1 / 2)

楚元年十一月初三,金陵的科举,已经以每天两科的速度,考完了全部七科。

白图在金陵大学,再次慷慨陈词,发表了感人肺腑、催人泪下的致辞,并且当天在金陵举行了大型宴席——别管考不考得上,总得都宴一次……

一方面是对大家的积极,予以鼓励和肯定,另一方面也提前进行安慰,毕竟按照礼部的计划,一甲不会超过二十人、二甲也不会超过一百五十人。

当然,这并不绝对,毕竟各部会分别批阅,如果真的人才特别多,超过限额也没关系。

另外剩下八成半的考生,大部分可以混个三甲录取,至于剩下的,大多应该是倒在了礼部和刑部的“基础分”上。

这也是白图为了宣扬《楚律》与楚国的道德观,而特地嘱咐礼部和刑部做的——不能太简单,免得让人以为基础分只是简单筛选,至少照着三成淘汰!

发榜时,六部一院各自发布自己的前三名,三名以后不排名,仅发布一甲、二甲、三甲的名单,以及每位考生的各科成绩。

成绩以“甲”为上等、“乙”为次上、“丙”为中,“丁”为落榜……

礼部和刑部两科因为有基础分,任意一科为“丁”则落榜,只有礼部、刑部为“丙”,其他全是“丁”,也要落榜。

至少在礼部、刑部之外,有“丙”才有机会入三甲,有“乙”必入三甲,“乙”比较多可入二甲,至于一甲……一般是表现突出,好几个“甲”的学神。

基本能成为六部一院的前三,肯定能进入一甲,不过其他一甲名额,就要综合考量,并不是单纯比“甲”的数量。

比如民科为“甲”、户科为“乙”、军科为“丁”的话,肯定优于民科为“甲”、军科为“乙”、户科为“丁”……

因为前者是长于治理地方、组织兴修工程,对账目还比较敏感,不通军略也无所谓,无论坐镇地方还是供职朝中都可以,而后者……长于治理地方、组织兴修工程,并且还懂得些军略,不过在账目方面却迟钝的一批,那这缺陷就有些明显。

更明显的是刑科,最低基础分是“丙”,但仅仅是“丙”的话,其他科目再优秀也无缘一甲,至少也要“乙”才可以,逻辑推理可以做不出,不过至少要有法制观念与常识,否则不敢委以重任……

当然,这些都并不绝对。

因为是第一次科举,“甲”和“甲”之间的区别也很大,根本没有考试范围,纯粹的能力测试,几乎不可能有“满分”,真的要以百分制统计,70来分就能够得上“甲”!

如果真的某方面才华十分突出,比“甲”还“甲”的话,也可以破格任用,重点培养、以观后效,毕竟人是可以进步的,只是……不够优秀的话,请自己去默默进步再来重考。

批卷自然不是白图亲自来做,不过等六部一院各自将分数全都算好,将汇总、并由白图召开会议,决定一甲的具体人选。

故而名义上是楚王钦点一甲,到时一甲上榜的选官,还将在放榜后,在楚王宫会宴——那可是楚王的家,是不处理公事的,甚至还会向私事一样送帖,理论上可以回绝,也就是以个人名义对他们进行安抚,或者说是拉拢。

对白图来说意义不大,不过算是白图留给未来楚王的“特权”之一。

以白图的威望、并且还是科举的大力推动者,没有这道程序,也没人会觉得他们考上一甲和白图无关、更不算将名器假手于人。

然而未来其他楚王,如果混不下去的话,至少保留这个节目,也算是能保持超然地位。

七天之中,金陵的大街小巷,充斥着关于各部前三的猜测以及八卦。

而白图不仅没有制止,反而极力宣传,甚至暗中推波助澜——关心下科举,总比关心楚王和夏侯夫人的八卦来得好!

至于最终结果,会不会雷声大、雨点小,反差之下折了“科举”的声势?

白图对此倒不是很担心,因为是第一次科举,仅是白图知道的,就有法正、费祎这些“名人”参加,甚至诸葛瑾、孟建、石韬……这些理论上已经被征辟的年轻士子,也出于支持楚国政策、亦或是借第一次科举镀金的目的,而主动参加。

因此这第一届科举的含金量可想而知,在十年、二十年之后,时间将给出最好的证明。

甚至各部一些胸怀大志、不得施展的基层官吏,也期望重新参加科举,希望能够一举大放光彩,获得更高的起点。

最后白图不得不规定,民间参加科举不限年龄,但已经出仕的官员,必须三十岁以下才能重新参加科举,三十岁以上的老老实实工作!

实际上这次参加科举的士子,大多都是二三十岁,甚至更加年少,尤其是其中“光彩夺目”的一些,更是集中在这一年龄段。

上了些年纪的,真有盛名在身的话,不少已经被征辟,其他人也有些抵触用这种形同“竞技”的方式来求官,有种上赶着的感觉,哪怕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