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过了十二月,日子一天冷过一天,早晨起来缸里的水都结冰了。
王少安的药吃完了,今天王桃花带着王少安去济世堂复查了。
吴大夫观了舌,把完脉,笑道:“这孩子体内的寒气已褪去了大半。接下来老夫再开几副润肺暖胃的药也就妥了。不过冬日得注意保暖,不可感染风寒,养上一年半载就无大碍了。”
王桃花听到这个消息十分开心。
“少安,快谢过吴大夫。”
王少安立马规规整整地行了礼。
“少安谢过吴大夫活命之恩!”
吴大夫捋着胡须很是满意地点点头。他看这孩子懂礼,说话也很有章程,就试探地问道:“孩子,可是识字?”
“娘亲以前教我识过一些字,不过大多忘了。”
“哦!”
吴大夫立马来了兴趣,拿起一本药草书指着上面的几个字让王少安认。
王少安果然都认出来了。
王桃花也一脸惊讶,那白氏都去世了三年了,想不到王少安还记得这些字。
吴大夫叹道:“丫头,这孩子聪慧,很有读书的天赋。早些进学,莫耽误了好苗子。”
王桃花点头:“打算明年春上就寻了学堂送去。”
“是了,是了,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若是将来能高中,为官一人任,也能救一方百姓于水火。老夫行了一辈子医,只能医病,不能医命啊!”
出了济世堂,王桃花摸摸王少安的脑袋。
“少安,听到了吗?吴大夫都夸你呢!明年春上姐就送你去学堂。你可要争气哦!”
“嗯,姐,少安一定会努力的。”
去学堂的费用肯定不低,印象中沟子村就村长和一个叔公年少时去读过几年书。
这也是为什么当初王桃花家那么贫穷,李家能看上王桃花的原因。因为她识字,她的外公还是附近十里八乡唯一的秀才。
她在心里盘算了一下,最后一波晒干的决明子也卖完了,总共卖了一百二十文钱。加上之前剩下的,现在全部家产总共不到四百文。
看来赚钱迫在眉睫!
今日天色还早,王桃花就带着王少安在街上好好逛了起来。
前几次都匆匆忙忙的,这么放慢节奏,倒也发现古代市集的热闹和有趣。
那卖炊饼的摊子,一个面团在老板手指上旋转,下一秒落进了满是芝麻的盆里,然后用一个木头叉子叉进了油锅里,很快就炸得酥脆金黄。
王桃花被那香气馋得不行,赶紧买了两个。一口咬下,果真又酥又脆又香,里面还有别有心思地用冰梅碎酿了肉,爽口又解腻。
“姐,这个饼真好吃。里面的肉馅里还有点果子的酸甜。”
“嘿,你个小嘴巴挺能吃的呀!”
两姐弟就捧着炊饼,一边走一边看了起来。什么陶泥,竹编,箜篌笛子,炸果子……全部看了个遍,别提多开心了。
这时一阵锣鼓声响起,就见前面围起了一圈的人。
“姐,你看那边有杂耍摊子,咱们也去看看吧。”王少安跃跃欲试。
都说古代杂耍那是五花八门,千奇百怪,真正的手底下见真功夫。前世这行没落,传承下来的不足十分之一,王桃花也想见识一下真正的杂技。
等王桃花和王少安挤进人群,就见最中间站了一个五大三粗的汉子和一个头发乱糟糟的,约莫八、九岁的小姑娘,听称呼应该是一对父女俩。
现在已是初冬,汉子穿着黑色夹袄,可那小姑娘却只穿着一身打满补丁的夹衫,冷得她缩紧了脖子,嘴唇没有半点血色。
王桃花看得心里颇为难受,这场景自己何曾相似。
年幼时父母车祸离世,跟着爷爷奶奶相依为命。爷爷是个土郎中,能看些小病赚不了几个钱。于是从小学开始,王桃花除去上学的日子都是跟爷爷在山里采药。那些年她爬过了无数的山川,趟过了大大小小的河,那艰苦的日子刻进了骨子里。
“姐,你怎么了?”王少安看王桃花发呆忙问道。
“哦,没什么,刚才沙子进眼睛里了。”
说话间表演开始了,就见汉子双手朝众人拱了拱。
“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走过路过的贵客们,今日在下初到贵宝地,身无盘缠,故和小女在此卖艺。望各位有钱的捧个钱场,没钱的捧个人场!”
说完话,汉子拿起一把足有三四十公分的铁剑往木头上砍去,木头立马断成两截,接着递给旁边的小姑娘。
小姑娘冻得发呆,汉子眼睛一瞪,一巴掌就往她脑门拍去。对方赶紧接过铁剑,仰起头,嘴巴一张,那铁剑就从嘴里一点一点地吞了下去。
这是要表演活口吞剑?可这表演得不都是男人吗?
王桃花眯着眼睛,看到小姑娘眉头紧皱,脸上肌肉颤动,不断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