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书迷村>武侠修真>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 第660章 科学的起点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660章 科学的起点(2 / 4)

的如今的新成就,成为了轮船的动力。把轮船上的蒸汽机当做整体来看待,是一个很复杂的东西,可是拆分后,知道其原理,了解每一步的来历,就能明白其中的原理。”

技术报的记者们,把陶鏴的演讲记录下来。

其实不只是陶鏴的演讲,只要是关于技术科学方面的,技术报都会记载,不同的演讲家,会引起不同报社的关注。

技术报的发行早就不如社会报、杂报之类的报纸,可是技术报的地位最高,乃至技术报参与的大明科技与技术会,更是大明的盛典。

不久后,陶鏴的演讲登上了技术报的新报刊,在陶鏴演讲的下面,技术报还请了几位有名的学者点评,好让人们有清楚的了解。

“不论是在科学研究中,还是在解决复杂的工程问题时,本人认为陶鏴的四个步骤非常的行之有效,按照这个方法有条不紊地工作,再难的问题也能解决。”

“在上述四个步骤中,陶鏴强调批判的怀疑,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他认为,在研究中可以大胆假设,其实他的怀疑一切的主张就是大胆的假设。”

“但是,求证的过程却要非常小心,除了要有站得住脚的证据,求证过程中的任何一步推理,都必须遵循逻辑,这样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陶鏴将科学发展的规律总结为首先提出问题,然后进行实验,从实验中得到结论和解释,将结论推广并且普遍化,在实践中找出新的问题,如此循环往复,正是格物致知的道理。”

“学问离不开社会,与社会息息相关,包括陶鏴的科学思路其实很好理解,传统农业时代,市场需求不高,小作坊就能满足。”

“随着工业社会的发展,市场的需求越来越大,小作坊已经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于是有了工厂,可是工厂在小作坊的技术上,仍然无法突破产量,于是有了更多的工匠,通过把小作坊的技术改进后,符合工厂的需求,逐步的解决问题。其实与陶鏴提出的科学思路一样的原理,也属于格物致知。”

“但是呢,我认为科学的道路上,同样要把过程记录下来。”

“古代的工匠们在技术的发展中,有意无意地采用了科学的方法。许多的工匠们对自己做过的改进都有详细的记录,可是他们为了保密,大多会采用不为外人所知的手段来做记录。”

“一些技术保留了下来,甚至被许多的文人用文字记录,流传至今。正是因为有文字的记录,这些发明的技术才得到普及。”

“但是同样有很多技术,因为记载的失传,不光后人无法明白道理,甚至连知道都不知道,比如宋朝的汝瓷,就是因为没有文字记录留下来,导致至今也没有仿造出来,这样的技术我相信有许多失传,是文明的大损失。”

天津。

大明工局

茶水房。

屋子里有不少的技术人员,他们捧着报纸阅读,一边喝着茶水,午饭过后,休息的时间,茶水房成为了他们常来的地方。

普通的工人们喜欢看社会报、杂报、小说报等,他们技术人员因为职业的需求,每一期的技术报都不会落下。

与百姓们的感叹不同,他们没有对陶鏴的演讲感到什么不可思议的。

他们化工厂早就施行了一套严密的制度。

氨水的配料,各种比例的实验,器具的更换,包括铜器、铁器,最后变成透明的玻璃容易,上面又有详细的刻度,加上元素表的研究,其实看上去很神秘,不过做着道士们一直以来做的事情。

把各色的石头烧制,得出新的材料,研究这些材料,发现其中的意义和作用。

化肥的高产,一步步技术的革新,就是建立在这方面的基础上,从最开始供应北平到供应北部地区,乃至于供应全国,除了焦炭炼制厂的普及,也离不开提炼技术的发展。

二十五岁的王玉功是天津本地人。

读完了府学后没有继续读书,而是被大明工局招募,最后报考到了大明在天津的

父亲是一名普通的老工人,车间的班头而已,王玉功因为读了书,最后成为了化工厂技术研发室的工作人员,每日专门“烧东西”。

是的。

王玉功一直以来认为自己做的事很寻常,根本不像父亲挂在口中,常常自豪的那么伟大,就是烧东西而已,把世间上所有的东西拿来烧。

烧了好几年,烧的王玉功只会烧东西。

贺虎的师傅发现了空气重量,贺虎反对了师傅的学说,重新定义了空气的重量,提出了压力的学说。

如常的一天。

王玉功在自己的房子里,翻出了下一本书,秦汉时代编写的《神农本草经》,根据其中的三仙丹的配方,也就是朱砂、丹砂及水银的配料进行烧制。

王玉功打了个哈欠。

太无聊了,把烧制的过程完整的记录下来,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