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牛还在一路想着,买调料买掉四百文,那什么冷面冷馄饨,是准备卖十文钱一份还是二十文一份?想想也赚不回来啊。
唐晓晓见大牛始终一脸惆怅和不解,耐着性子给他解释,“这太油,四次套酿,起码要两年才能酿出来,咸的不得了,可是又特别的鲜香,烧菜不太合适,一是太贵,二是太咸,但是做成拌面的酱汁却正合适。这拌面拌馄饨,你又不能煮汤吊鲜,可没有鲜味,吃食总觉得缺了什么。所以成本再高,该放还是得放。再说这酱汁,主要还是用芝麻酱和花生酱,太油只是吊个鲜味,用量不多的,大牛你就放心吧。”
虽然大牛见唐晓晓认真给自己解释了,终于点头说自己知道了,可那装太油的罐子,还是得抱得死紧。
两人到铺子里的时候,绿豆汤已经煮上了,浸泡了一夜的糯米也蒸上了。
小武正在和面粉搏斗,另一边刘大志剁馅儿也剁的正起劲儿。
今天要上的冷馄饨跟小馄饨不一样,得包大馄饨。这大馄饨的馅儿,刘小月觉得还是菜肉的最好吃。一半菜,一半肉,肉是五花肉,菜得用小青菜,荠菜,草头各三分之一,青菜嫩,荠菜香,草头鲜,这是她到这里之前吃馄饨16年总结出来的,最完美的菜肉馄饨的配搭。
刘大志反正也不知道女儿做个菜肉馅儿为啥要搞那么多花样,不过这不重要,反正女儿叫他剁啥他就剁啥,他只是一个没有思想的剁菜机器。
唐晓晓看他们三人配合挺默契,也不用管他们,自己开始调料汁,花生酱一半,芝麻酱一半,用开水冲开调匀,大半瓮的花生芝麻酱,加两勺太油三勺头抽,咸淡适宜,鲜香浓郁。
醋用酒壶装好,每桌一壶,想要醋的自己加。可惜没有辣油,不然加点辣油味道也很好。
接下去还要熬拌面用的油。猪油,麻油,花生油各三分之一,加葱结熬到葱结微微发黄撩起,油盛起来晾凉,徐达那边馅儿准备好了,已经开始擀面抻面了,待到面条煮好,把面在凉白开中过一遍,撩出拌上之前熬好的葱油,摊在竹匾里,客人要的时候只要装盘撒上酱汁,就行了。
灶上的绿豆汤煮到绿豆酥软,便可以盛入钵头中,加冰糖,放凉之后放进装了井水的水缸里湃着。客人要的时候,撒上葡萄干冬瓜条,加一勺糯米饭,舀一勺薄荷糖浆就行了,本来想加蜜枣的,后来算了下成本太高,绿豆汤不宜卖太贵,也就作罢了。
现在刘小月要面对最大的挑战就是:又要教大牛和小武包馄饨了,当然,只要是大牛。
而大牛面临的最大的挑战是:怎么又要学包馄饨了?
小武自然还是学的很快,另外两人则是在疯狂互相折磨一个多时辰之后,终于完成了这项任务。
哎,好歹比学包小馄饨的时候要好一点。
唐晓晓这边则去看看用来做凉粉的豌豆。昨晚在家浸泡已经至表皮褶皱,将豌豆放在手心,五指并拢向手心方向挤压并用力搓豌豆,去除豌豆皮,去皮后的豌豆已经浸泡了一夜,可以用了。
佟掌柜的后院有石磨,他自知不好意思,唐晓晓开口要借用,自然满口答应。
磨好的豌豆连着汁水,汁水再经过六个时辰的沉淀分离出淀粉和酸浆,将淀粉倒入大锅,加水熬制成糊。如果是干淀粉,水和粉的比例一比七最合适。一斤干淀粉可以出五斤凉粉。
突然想起凉粉熬出来得放在一个木匣定型,相当于做豆腐的磨具。嘱咐刘大志找木匠师傅做个,这回先管佟掌柜借了豆腐磨具用着。
灶房里,唐晓晓往淀粉里加着水,刘大志站在灶旁,用木棒不停搅拌糊糊。
这一搅就是半个时辰,期间刘大志和唐晓晓的衣服浑身湿透了。
做完后,唐晓晓将糊糊捞到豆腐磨具里。半个时辰后,凉粉冷却定型。
唐晓晓切好凉粉,调了料汁,特地加了刘小月的薄荷汁,浇在凉粉上,端给大伙尝。
这凉粉切得方方正正,颜色白嫩玲珑,好似上等琼脂凝聚而成,微微触碰便觉弹力。
刘小月眼底惊讶万分,“哎哟,还真叫你们制出来了,这简直和我食堂…我以前认识的石大妈做的一样好吃!”
她拿着勺子尝了一口,清凉爽滑,又香又好吃,她笑眯眯道,“咱这打算卖多少钱一碗啊?”
大牛和小武已经顾不上夸好吃了,先是绿豆汤又是凉粉,绝啊!
唐晓晓同刘大志和刘小月一边商量着,“咱就卖两文钱一碗的凉粉,夏天过了凉粉就难卖出去了。豌豆成本低,才一文钱一斤。我看咱这凉粉可以赚波快钱。绿豆汤就三文一碗,夏天一过还能继续卖,到时候咱就卖热的。对了,还有辣白菜,一文钱一份,冷馄饨一文钱一个,五个起卖,冷面四文钱二两。”
刘大志和刘小月不约而同竖起大拇指,齐力表示赞同。
随后唐晓晓便去准备腌制辣白菜了,刘大志已经将白菜洗净切好,待她兑好调料,腌制一个时辰,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