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国强盛,没有宵禁,正阳河上夜夜笙歌。这几日正是楚国使团来朝,场面恢弘。
时近傍晚,画舫正缓缓经过孟溪桥,舞姬曼妙的身姿影影绰绰,引来桥上一众京都百姓欢呼。真可谓:流光溢彩霓虹海,火树银花不夜天。
使团接待这种事,一向是鸿胪寺的职责。鸿胪寺卿费之兆的席位还算靠前,他此刻正顶着黑眼圈觥筹交错,还不忘向主位瞄一眼。
今天代替庆国建兴帝出席晚宴的是齐王。建兴帝不喜应酬,齐王是宗正,也不算失礼。
“王爷坐镇,尽显我上国威仪啊!”
费之兆瞅空连忙上前敬酒,齐王被恭维得舒适,也赞了一句:“鸿胪寺在费大人手里,才是一日赛过一日,前日陛下都提起过。”
说着,齐王朝着天边遥遥致礼。
建兴帝很少露笑脸,两国邦交之事也从不在意,费之兆知道齐王这是应酬的话,但能让宗正都开口称赞,这月余的辛劳也算值得。
趁人不注意,费之兆偷偷打了个哈欠,他已经在衙门熬了整整十宿,忙得脚不粘地,几乎没睡一个整觉。
不过,好在庆楚两国同宗同源,隔阂不多,费之兆还能略略缓口气。
画舫中热闹非凡,西城的费府却格外清净。
由于老爷不在家,夫人又回了娘家,今日的费府十分清闲。
府里西北角的小院儿名唤“听风轩”,院门牌匾上的漆都有些斑驳褪色,院内也朴素得不像小姐的院落。
此刻的紫藤花架下,来自不同院子五颜六色的丫鬟们嗑着瓜子,叽叽喳喳地扯着闲篇儿。
屋内,费晓晓正默默地捧着本老旧书籍读着,浑然不觉有什么不妥。
夕阳微黄的光轻柔地拂过她姣好的面颊,宛如一幅唯美的仕女画卷。
这时,屋外的丫鬟们聊到了楚国使团中的一位女大人,哄然大笑。
桃红色丫鬟声音尖细,满脸讥讽:“楚国人真是野蛮,女子都能做官了,阴盛阳衰,岂不是全国上下都乱了套?”
鹅黄色丫鬟“嘘”了一声,探头,视线穿过窗户,朝费晓晓处瞥了眼。
桃红色丫鬟晃了晃脑袋:“怕什么?六小姐是个聋哑的。”说罢,还得意地挑了挑眉。
费晓晓是府里的六姑娘,当然不聋也不哑,却是个仿佛隐形的姑娘。
她并非夫人肚子里出来的,是个庶小姐。但旁人不知道的是,她虽然出身不显,但琴棋书画一点就通,甚至四书五经都很能搬得上台面。
然而,她却始终不曾露出过一丝痕迹,府里的人都道这位六小姐无用,连带着丫鬟婆子都懒得伺候,都将她这破落小院儿当成了说闲话的宝地。
尤其那桃红色丫鬟,是从夫人院里出来的下人,似乎也能高庶出小姐们一头。
不过这种种轻慢,费晓晓从来都不放在心上。
庆国虽然男尊女卑,但女子不用缠足,也没有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森严规矩,男女大防不似后世严苛。
只要不惹人眼,总归不太受限。女子们交流得多,各府的八卦传言也就一箩筐一箩筐地倒。
京都里无人不知,这费府的庶出小姐们活得艰难。
个中原因大家也心知肚明,无非是因为这府中的女主人——崔夫人。
崔夫人处事强硬,有心计有手腕,府里唯她马首是瞻。她不喜欢姨娘们,更厌恶庶出的子女。
而在这为数不多的几个还活着的的庶女里,崔夫人最瞧费晓晓不顺眼,皆是因为一段往事。
用崔夫人的话来说,小妾都是妖艳贱货,费晓晓的生母乔姨娘尤甚。仗着一张好脸,哄得费之兆险些忘了规矩!不仅顺当生下了庶长女,还恩宠日隆。
日复一日的厚待之下,乔姨娘刚开始几年还谨守本分,但渐渐得意便忘了形,哄着费之兆买了好些物件,甚至都要给铺子了。
这可是触及了当家主母的底线。
随即没多久,崔夫人的大哥——吏部右侍郎崔缬,趁着年终京察的时候,徇私给费之兆的官阶提了一截儿。
费之兆成了鸿胪寺少卿,他梦里都是崔夫人的大方得体,更是在正院里日日嘘寒问暖,表演了许久体贴入微。
与此同时,正院里的丫鬟婆子们轮番作践乔姨娘,残羹冷炙,风言风语,心理素质不佳的乔姨娘果不其然地被吓病了。
费之兆也仿佛忘了乔姨娘这个人,忘了那段红袖添香、芙蓉帐暖的惬意时光,自然,任何海誓山盟都做不得数了。
缺医少药,兼之担惊受怕,乔姨娘病重到下不来床,不久后就辞了世。
费晓晓虽然早熟,但也不过五六岁的光景,整日抱着胞姐费媛媛垂泪,惶惶不可终日。
但这样相依为命的日子也没过多久,乔姨娘孝期都没过,还没及笄的费媛媛就被迫嫁给了崔侍郎府嫡出的小公子。
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