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汉匈约为兄弟之国,每任匈奴新单于登位,汉朝都要送几名公主去草原嫁给单于,名曰和亲。
每次和亲,汉朝都要配备太监和宫女,还有丰厚的嫁妆。不但如此,汉朝每年都要送大量布帛、酒、粮食等草原所缺少东西给匈奴单于和贵族们使用。
汉朝送的东西简直就是糖衣炮弹,不少匈奴贵族逐渐喜欢上了,他们穿汉朝衣服,吃汉朝食品,喝汉朝的酒,只差会说汉话了。
就在这种情况下,有记录的第一个汉奸中行说就警告匈奴单于,说一旦匈奴人被汉朝的糖衣炮弹打倒,匈奴离灭亡就不远了,匈奴人要保持强大,就不要穿汉服,吃汉食,要保持匈奴习俗,经常去汉朝边境挑事,让汉朝疲于应付,不得安宁,不能强大。
匈奴单于深以为然,于是就经常派兵抢掠汉边,给汉朝边境黎民带来深重的灾难。
到了汉景帝刘启继位后,他就把亲女儿南宫公主送去匈奴和亲,但眼见匈奴照常劫掠汉边,怎么也不知羞耻,怎么也喂不饱、喂不熟,于是他就不再惯着匈奴,索性懒得给匈奴送东西了。
刘启这样一搞,那些习惯汉服汉食的匈奴贵族们日子就不好过了,简直度日如年,单于可不管他们好不好过,反正就是不断和汉朝交恶。
那些习惯汉服汉食的匈奴贵族越想越窝火,劝又不敢劝,于是率领自家部落,叛逃南下,投降汉朝,做堂堂正正的汉人,穿汉服吃汉食。
有开头的就有效仿的,于是,一波又一波匈奴人南下投降汉朝,人数竟达数万之多,甚至连昔日被逼投降匈奴的汉朝人后代也回归祖国,如韩王信的儿子韩颓当。
刘启不但大喜,而且大方,有点能力的匈奴将领都封侯,出于感恩,这些归义将领很用心地用训练匈奴骑兵的方法帮汉朝训练骑兵,普通匈奴骑兵直接加入汉军,使汉朝骑兵一天天强大起来。
白登七日之围,是刘邦的至暗时刻,一生最大的耻辱,也是大汉国的耻辱。大汉初建时,经过秦末多年战争,百姓死了一半以上,村庄稀稀落落,到处残垣断壁,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还有不少百姓藏身山林,军队疲惫不堪,非常厌战,各种生活物资奇缺,农田大片大片荒芜。
此情此景,刘邦除了摇头还是摇头,这可怎么搞,如果再硬着头皮和匈奴死磕,那些异姓藩王再趁机兴风作浪,刚建立的大汉就要灭亡,这可不是开玩笑的。
当时的匈奴之强大,是汉朝难以想象的,它的领土东到大兴安岭,西到葱岭以西,南到长城,北到贝加尔湖,比大汉国土还多数倍,带甲之士保守三十来万,只要匈奴愿意,从河套地区发兵,骑兵一天一夜就能打到长安城,有几次,匈奴骑兵打到长安北边几百里处,一把火把回中宫烧了。
可以说,如果匈奴有一位像韩信一样的杰出统帅,灭掉大汉是有可能的。
在这样的现实状况下,大汉只有一个选择,在和平的环境里休养生息,但匈奴不允许,你又打不过人家,怎么办?
办法还是有的,那就是送汉公主与匈奴和亲,再送上各种匈奴急需的物资,祈求匈奴高抬贵手,不要进攻大汉,以使大汉有充足的时间休养生息,没办法,就是这么屈辱。
刘邦和项羽争夺天下时,在广武涧边中了项羽的冷箭,虽然保住了性命,但落下了病根。
接下来,刘邦又亲自率兵到处扑灭因害怕而造反的异姓封王,征伐彭越时又受了伤,再加上忧虑匈奴来犯,加上积劳成疾,很快就驾崩了。
刘盈即位,是为汉惠帝,为了继续休养生息,新一代领导班子并没有改变上一代制定的政策,依然与民休息,无为而治,这才有了萧规曹随这个成语。
受了匈奴的胯下之辱,暂时没有力量报仇,那就韬光养晦,等将来强大了再揍他娘的。
匈奴是游牧民族,整天除了放牧就是在放牧的路上,他们生活非常单调辛苦,只能与畜群为伍。
匈奴单于家族是匈奴最尊贵的家族,复姓挛鞮,其次尊贵的有兰、呼衍、须卜等姓氏。
匈奴人还很小的时候就骑羊射鼠、鸟,稍微大一些就开始骑马射狐,兔,成年后经常参加部落首领组织的围猎活动,这不但可以练习骑射技术,还能增强团体间的协作能力,感悟出对付敌人的战术。
匈奴人大部分时间不是在毡帐里就是在马背上,所以又称为马背上的民族。
匈奴战士从小在马背上长大,对马的熟悉和运用已经达到出神入化的程度,说他们和马融为一体也不过分。
匈奴骑士有多厉害,先看看他们的母亲有多厉害,匈奴妇女甚至能在雪地里分娩,从小在北方恶劣环境下长大的匈奴孩子比汉人耐饥渴、耐低温,甚至连续几天不吃不喝也饿不死,还能保持战斗力,他们可以躺在马背上睡觉,即使马在走动也不会摔下来。
匈奴人不但马术娴熟,而且制作弓箭的技术非常高超,弓箭射程也非常远,往往他们的箭射死了敌人,敌人的箭却射不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