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要权力。
她也是这么做的。
但这一切都在陛下登基那年改变了。
——是的,陛下。哪怕武则天早已逝去,太平公主当权已久,提到陛下时,她心里第一个想到的仍是那个曾将她们全家打落尘埃却又将她捧上云端的武曌。
太平是太平,陛下是陛下。
上官婉儿尚且记得,看完光幕那天她信心十足,觉得提高女性地位必然如同神兵天降,大业速成——毕竟有天上降下的神迹嘛。
但是,后来细细谋划思量,上官婉儿却越来越迷茫。这真的是可以做到的吗?天上降下神迹,是为了让她们过得更好,还是仅仅为了开一下她们的眼?
她甚至对光幕产生了怨怼,为什么要让她们知道未来会变成什么样子?她生在此时,生在此世,是最幸运不过的朝代了,她为什么要为几百年之后的事情呕心沥血?为什么明明“生年不满百”,却要“常怀千岁忧”?
可是……如果我不曾见过黑暗,我还能忍受,我还能闭眼,我还能假装没看到。
但我已经见过了,那样的惨烈、麻木、无穷无尽的鲜血和尸骨。
我怎能蒙住我的双眼?
在做事做到精疲力竭,在被损害了利益的男人们刁难到崩溃时上官婉儿想过哭,但她到底是没有掉过一滴眼泪,只是,襦裙之下的大腿常被她尖利的指甲掐到青紫。
上官婉儿问自己:
我做到了吗?
我能做到多少呢?
我……
终于,当她闭上眼时,她恍惚间看到了街头再也不用遮盖着脸出门的小娘子,看到了开放的人家送家中的女儿去学堂读书,看到了地方政府里越来越多的女官员,看到了武则天——她一生的陛下——脸上满意的笑容。
她说:“婉儿,你做到了。”
***
“阿母。”
隆安公主端庄地走进大殿,顺从地喊了一声。
太平公主,不,是早就登基,即将要退位的太平女帝看着自己的皇太女,思绪翩飞。
她年少时并没有太大的野心,作为高宗李治和武皇后最宠爱的小女儿,她也只是想和一个驸马一起甜甜蜜蜜,扶持到老,儿孙绕膝。
但是,阴差阳错,阿母登基了,她的丈夫被杀死,她二嫁给阿母的侄子,人生一瞬间陷入了黑暗。
她曾经恨过阿母,不是因为有多爱她的第一任丈夫,而是因为她的阿母把她当棋子摆弄。
从那一刻,她恍然发觉,她也有着强烈的控制欲,不愧为阿母和父皇的女儿。
后来,光幕降世,她成为皇太女,然后很快登基,在上官婉儿的辅佐下继续阿母当年的政策。武周之后的大唐政事上并无大事,只是继续休养生息,安养民力就可以了。她就和上官婉儿一起把心思全放在了女性地位上。
她们做的——太平心中得意——也算不差,现在各地的女学堂已经建立起来了,稍微有点闲钱的家庭都乐于把女儿送入学堂,学些知识,然后考考女科举。
女科举是第一批女学堂学生学成出师时建立的,引起了轩然大波。后知后觉的官员们发觉了两代女帝的暗中计划,罢官的、泣血的、暗中煽动的……群魔乱舞,上官婉儿和诸多女官分别下到各州县,四处安抚,终于按下了四起的民怨。
但是上官婉儿也因此积劳成疾,早早病逝了。
太平想起那个和她不对付了半辈子,又默契搭档了半辈子的女子,心中暗暗想到,如果后世说到上官婉儿,可不会再是“女中宰相”了,而是实实在在的“女宰相”。
——她的女宰相。
太平有些开心地挑了挑眉,仿佛又回到了那个活力四射的年纪。在看过光幕后,她和婉儿就约好了,谁先去世,后面那一个就要在对方的墓志里写上“千岁万年,椒花颂声”。
“没想到,这句话还是你的墓志铭。”
太平低声念叨。
*
“阿母……”许是她发呆了太长时间,隆安公主有些不安地出声唤她。
老了,老了。精力不集中了。
“隆安……”太平眯着眼睛,看着有些紧张的皇太女,突然想到当初阿母看自己,是否也是这样?
紧张的、不安的,以为自己遮掩得万全,实际上却破绽百出。
太平突然感觉到恍惚,本来要对隆安公主说的话就咽回了肚子。她的脑海中回响起自己即位前夕阿母说的话,和她将要说出口的话重合在一处,两个时空仿佛一刹交汇,见证两代帝王权柄的交接:
登基后,当夙兴夜寐,勤于政事。吾儿为君王,需谨慎、需纳谏,但莫犹豫、莫惶恐。
“登基后,当夙兴夜寐,勤于政事。吾儿为君王,需谨慎、需纳谏,但莫犹豫、莫惶恐……”
我等女子,不弱男儿,更胜男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