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读小学,张阳望就被送到住宿学校,每周末回家,但房间空荡荡,只有桌子上的几块钱可以让他使用,这便是他两天的饭钱,所以经常饿肚子。
后来有时不凑巧,碰到第一任继父,那时和他母亲还没有结婚,只是住在同一间屋子,但弱小的张阳望就成为男人发泄的点,会在他认真写作业时,突然一巴掌扇他后脑勺,会把人扯到墙角边辱骂,那时张阳望才十二岁,而继父已经四十,不和小孩子计较的话全然不懂,更不要说是在什么错事都没有发生的情况下。
再到后面两人结婚,张阳望从住宿到走读,因为母亲想要省下那每学期一百块钱的住宿费,却忽略来回走读的公交费,需要他自己承担。
张阳希望能够继续读书只是因为招工有年龄和学历限制,如果没有这些要求,他母亲巴不得小学就出去上班找个工厂,这样家里也就够用。
却不知道,一个家庭所得与付出和每个人都有关系,张阳望可以补贴家用,但家里所有的一切都需要他花费,已经不是补贴而是压榨。
当母亲用近乎苛责的话语放在他身上,指责他所给太少,却忘记了,孩子的到来因为他们,而孩子本身是否愿意又是另外一回事。
“你当时真的骂徐朋了?”杨连夏生气的看着张阳望,虽然知道徐双话语里有夸张的成分,可她还是要秋后算账。
张阳望很淡定,站在窗前点头应道:“做错了事就应该受到批评,一味地鼓励和包容,只会让他无法适应现状,同时心理脆弱,徐朋比你们想的要软弱许多,杨连夏,其中许多事情你并不知道。”
杨连夏本来还满是怒气,张阳望的话一说出口,她就合拢嘴巴,真要说了解,定是眼前人,可她的心自然偏向徐朋这个比她小六岁的弟弟,是因为真的很容易让人产生怜爱和关怀,就像看到当初的张阳望。
张阳望侧头笑着看她,认真解释道:“二〇一七年秋天,徐朋从L市到依山,他没有和别人说过自己心中的害怕,但我知道,他害怕自己走了家里那些大棚的西瓜长不好,心思并不在前期训练中,你对他的第一印象是改变后的他,和徐双打架是从开始的玩笑到认真,骂他只是想要清醒些,不是在队里混日子。”
“有些人来到这里,是因为心中的志气,有些则是被上面分配,前者做任何事情都很好,就像程星传,但后者就和徐朋一样,心思不在这上面,做的错事自然变多,你不知道他第一次灭火犯的蠢事,所以只看到他好的一面。”
“杨连夏,不是每个人的第一印象都是最好的,在我这里,徐朋是那种不骂不清醒,骂了才会越来越好,当然,如果你要把批评当做骂,我也无话可说。”
杨连夏带着气问出一个问题,而张阳望的回答则是让她羞愧,靠在墙角边不吭声,接着又听他说:“我们在这里,最根本的任务是扑灭火灾,保护珍贵的森林资源,不是让下面的队员什么都不懂就上山,你是记者,连续三年跟踪L市火灾,其中多少次成功的背后是他们的牺牲换来,多少次失败是在他们的骨肉上所有,赌不起,也无法松懈。”
“你看不下去的尸体,是我们上山走遍森林找到,是第一个寻找到的,却要顶着众人的期盼讲出残忍的事实,我们是人,有血有肉有感情,所以面对刚入队不听话,什么都不懂的队员,除了骂就是让他们亲身经历面对火灾的残酷。”
张阳望的话让杨连夏恍惚,印象中眼前人向来都是温和,即使从前她再厚脸皮,也不会看出严肃,现在的他,像是变了个人,这个变化就在她面前转瞬即逝。
在讲到自己的本职工作,张阳望很认真,并且不喜欢别人反驳,进入到队里那么多队员都曾经呛过他,可最后不还是服气。
杨连夏只觉得眼皮有些重,重到像是多了层睫毛在上面,用力眨眼后小声问:“那你呢?徐朋是因为入队接受你们的教导,你因为什么?”
杨连夏始终不明白张阳望为什么最终会走上这条危险的路,哪怕是家庭导致他改变方向,可不应该偏差的太多,那个高考取得不错成绩,考入S市最好的大学,应该报选最喜欢的专业。
张阳望对上她那双带着探索眼神的眼睛,这个问题从来没有人问过他,就连刘指导只以为他是真的因为家庭原因和上面分配,却不知来到依山,也有自己的推波助澜。
“高考出分那天正在餐厅打工,手机屏幕上刘老师发了许多消息,才知道自己的成绩,在那之前没有想过去做什么,回到家听到他们的打算,没有打断,后面我母亲生病住院,继父和兄弟姐妹没有一个人愿意出钱,我向刘老师借了两万块给她做手术,后来才选择报名当兵。”
“来到依山是因为刘指导和刘老师是表兄弟,因为这个原因分到这儿,没有什么特殊情况,很平常的家庭变故。”
现在的张阳望可以很平淡讲出之前所经历的事情,那时候的他却认为自己的一生都毁了,如今看来并不是,是他新生的开始。
依山见证张阳望从一个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