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最开始来这里我也适应不了,但没有办法,徐朋生活了一辈子的地方,总归要来一趟,更何况那年我刚上班没多久,就碰到他们队里的跟踪,也说不上来什么滋味,如果要我说印象最深的,还是当初卖的那十寸蛋糕。”
走在乡村,温暖的阳光照在脸上让杨连夏忍不住睡觉,脚步逐渐放慢,感受吹过的暖风,双臂朝两侧伸展开,仰头继续往前走,“这是他活了十八年,第一次吃蛋糕,是唯一一次,也是最后一次,我们俩前段时间还在说,上幼儿园的时候,吃的比别人多好,其他小朋友手里都是学校发的小饼干,只有我们会去吃汉堡和薯条,每天都会有的东西,早就不在乎也不觉得昂贵,直到去年这个时候,我在集市看到五块钱一个的汉堡和五毛钱一串的关东煮,原来我和他们的差距就在这里。”
“生在好家庭,对所有比自己弱的事情生出怜悯,去年那一批西瓜,买了千斤,全都被我送人,你们单位的那十几箱就是来自这里,其实想要用自己的力量去帮助别人,不过就像现在许多人会面对的问题,帮一次可以,却帮不了一辈子,所以后来找个很多人联系下面单位去帮忙,阿姨他们不知道,也不需要。”
“只是我一想到徐朋,就会替他惋惜,好不容易苦尽甘来,那么懂事的一个孩子,还没有到十九岁就离开,只吃过一次蛋糕,才一口就分享给别人,丝毫不吝啬自己拥有的,再想到我小时候,要是没有拿到心满意足的东西,一定会在地上撒泼打滚。”
姚远遗憾地摇摇头,擦掉脖子上的汗水,“以为你真的会像刚开始说的那样,什么都想开,原来就是嘴巴上说一说,不过也是,亲眼看到他的生活环境和了解日常,却是会觉得苦累,不过啊,没办法,这就是命,有时候不信也得信。”
在村庄里绕了一圈又一圈,并不大,就半个村的路,一圈也才十来分钟,大棚内是各种各样的蔬菜水果,有的茁壮成长,有的早已采摘殆尽,停在一个透明布前,熟悉认真的字迹,让她不由得翻出手机里所保存的照片。
“这个,当时他们队里的小队长发的,徐朋的照片不多,很多都是在一七年之后送了他那部智能手机才开始拍摄,那还是我用剩下的。”
杨连夏指腹按着屏幕,一张张照片在两人之间划过,最终在徐朋抱着大西瓜这一张停顿,“这个是一八年夏天,徐朋让爸妈给他拍的,正好前年夏天我再次去依山,辛劳的人们收获最甜的西瓜,以前没觉得西瓜好吃,但后来吃过了还会念想,你以前问我喜欢吃什么,其实最喜欢的是桃子,现在变了,是不是转换的很快?”
姚远笑嘻嘻地把手搭在她肩膀上,宽慰道:“这很正常啊,人都是善变的,你上小学的时候还喜欢参加学校的口琴社团和鼓号队,到了初中就喜欢聊天说话,我们俩不知道被老师说多少遍。”
“那不是你拉着我说话?不坐我旁边,也不会受到影响,都怪你。”杨连夏不满道,白眼暼了她一眼,“早上还没出发,就想起之前徐朋之前拍的照片,这小孩是真的不会,看镜头只知道睁大眼睛。”
姚远不由得发笑,“你也没教过他啊,想想那退下来的苹果手机,现在去卖也能有两千多,你说送就送,徐朋还自己在网上搜怎么寻找。”
事情其实并不好笑,反而想起来会很心酸,但姚远这么一说确实令人哭笑不得,那部手机徐朋摩挲许久才学会,在智能手机逐渐全部普及的时代,还有年轻人不会用,说出去周围人还会笑掉大牙,可现实就摆在这里,他们的上限,便是杨连夏的下限。
“但徐朋聪明,很快就会玩,也很懂事,拿到手机第一时间就是把家里手机电话存进去,又买了手机卡,注册微信可以和家里人视频,虽然还是破费了一千块钱买了个二手的给父母,但在他看来值得,最起码打个电话就可以知道做什么,不需要担心也不用麻烦别人。”
姚远对徐朋了解不多,顶多是从杨连夏嘴中得知,不过刚才听两人对话,再到现在看见手机里的照片,确实有想法,但不多,不是每个人都会像她一样,因为这些事情影响许久。
“男孩子吃点苦并没有什么,就是走得有些早,好不容易有能力,又走了,任谁都替他可惜,不过啊,想开就好。”姚远安慰道,不想后面因为杨连夏的一记嘲讽而无话可说,“不知道是谁昨天晚上还发消息问人死了会是什么感受,现在又突然转变,不怕死了?”
姚远摆摆手不在乎说:“早上找你前,专门去了趟寺庙烧香,心灵受到了净化,现在不去想这些。”
杨连夏笑了笑,每个人提到死都会畏惧,她也一样,但去年春天在依山看到的那一幕幕,是无法忘怀,永远深刻在脑海中,随着时间的流逝越来越深,就像印章上的红泥堆积的越来越多,也令人无法释怀这样一件看似经常发生的事情。
工作的第一年,杨连夏只是负责编辑,到后面开始东奔西走,到处拍摄和记录,印象最深的便是接连两年的依山火灾,其中都是她曾经接触过的消防员,年龄同样都不大,都十八九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