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用的是猪里脊,这样蒸出来的肉既鲜嫩又不会太油腻。
有了荷叶粉蒸肉,沈静又做了道清爽的拍黄瓜和一大碗夏日必吃的凉皮,还熬了一大锅祛暑的绿豆粥。
慎哥从刘家回来以后,便先痛喝了一碗绿豆粥,接着便道:“姐,你让我给先生家送的东西我都送去了,先生说让我明天多带些酸梅汤过去,他打算带着我去范老先生家里坐坐。”
每年端午节,学堂总会给学生们放几天假。
今年端午节,因为慎哥中了童生,沈静备的节礼是往年的两倍,早上刚做出来的酸梅汤也让慎哥带去了一些。
刘秀才看见这些节礼倒没说什么,只是让慎哥明天多备些酸梅汤,他记得范老夫子每到夏天的时候没胃口,去年他把慎哥送去的酸梅汤带给范老夫子,后来听师母说范老夫子很喜欢喝这酸梅汤,便想着明天带慎哥去恩师家里的时候,给他多带些过去。
“有,酸梅汤多得是。明天我给你多装几个竹筒。”沈静道,“只是你们先生要带你去范老夫子家做什么?”
慎哥咽下嘴里的粉蒸肉道:“我们先生想让范老夫子看看我做得文章,先生说我的八股和策问还差些火候,想让范老夫子帮忙找一下原因。”
原来是这样,沈静听说这次去范老夫子家是为了慎哥功课上的事,便上了心,不仅早早就熬好了酸梅汤,还做了些老年人喜欢的吃食。
杜佑堂中了童生以后,范老夫子再教他读书的时候,便比之前清闲许多
,这次端午节便直接在家歇了好几日。
刘秀才带着慎哥来范家时,范老夫子正在摩挲一个古铜香炉。
范老夫子此人没什么爱好,就是闲时喜欢收藏些小物件。这个古铜香炉是今年端午节,杜家送给他的节礼之一。
“我看这古铜香炉像是前朝的东西,启功你来看看。”范老夫子对着古铜香炉研究了半天,刚看出来一点东西,就见刘秀才带着人过来了,当下便招手叫他过来。
刘秀才不喜欢古董,看了半天也没看出来什么。
范老夫子也不强求,看见他身边的慎哥,便笑眯眯招手道:“韩慎,你过来帮我看看。”
范老夫子原是闲着无聊让慎哥看看而已,没想过他一个孩子家能看出什么。
哪知慎哥看了半天却道:“这应该不是前朝的东西。这下面的款名不对。”
款名,范老夫子随意看了一眼,“这款名写着辛末年李弘光制,我记得李弘光正是前朝有名的一个人物,这怎么不对了?”
慎哥看一眼刘秀才,不知道要不要说。
刘秀才道:“你直说便是,我恩师跟前,你不用拘束。”
慎哥这才道:“款名没什么问题,可是这个辛字却没有少笔画。”
一句话没有说完,范老夫子已是恍然大悟,前朝开国皇帝姓氏里带一个“辛”字,因此前朝的人写这个“辛”字时都要少一两个笔画作为避讳。
“你这孩子,别看年纪小,学识上却这么通透,真是难得。”范老夫子忍不住夸赞道,“既然这香炉是你看出来不对的,那这香炉就送你了。”
慎哥还不好意思收这份礼物,刘秀才在旁道:“既然给你,你就拿着吧!”
那香炉虽不是前朝物件,但造型别致铜质精美,也算是一件好物件。
慎哥得了这样一件香炉自然很高兴,不过却比不上范老夫子后来对他的指点。
刘秀才一心想让他在院试中取得不错的成绩,这次来就是想让范老夫子帮忙看一下慎哥的不足之处。
范老夫子教书这么多年,自然比刘秀才还要有经验,短短几句话就让慎哥受益匪浅。范老
夫子也觉得他聪明伶俐一点就透,后面又多说了几句。
三人就着四书和经题足说了一上午,后面贾氏看时间不早,便吩咐老妪多煮些饭,留他们师徒吃了午饭。
范老夫子吃饭的时候,便说起了他教的学生杜佑堂,“那位杜公子论天赋资质,和你不相上下,唯一差的就是身体。明年院试的时候,也不知道他能不能顺利通过。”
“老师也不用太过忧心,所谓吉人自有天相。也许那位杜公子能顺顺利利通过院试也说不定。”刘秀才道。
范老夫子道:“要是如你所说就好了。我现在就盼着他顺利通过院试,将来去宁县的程若荣那里读书。我也好早点归家,以后就守着你师母过日子,再也不出去教书了。”
程若荣,慎哥听范老先生提起这三个字,才想起来自己在哪听过这个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