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老师,我们跟着你一起研究吧!”听到袁农平的话,学生们一个个都是想跟着他一起研究。
那个时代的年轻人可以说奉献精神都很强大,自然是希望华夏人可以吃饱,可以都吃到大米。
如果研究成果,亩产翻一倍,那是大多的贡献,能让人人吃饱,自然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学生们自然也愿意为这些而努力。
看着这些充满干劲和希望的学生们,袁农平自然也是同意,多一些人一起研究,自然是更好。
年轻的袁农平从此开始了杂交水稻的研究,而且真的实现了亩产翻倍上千斤的梦想,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
虽然没有实现‘禾下乘凉梦’但是也差不多了,后面的水稻长得是又高又多。
国家再也不缺少大米吃,而这些都是袁爷爷带来的成果。
可以说没有袁爷爷,哪里有现在的大米,哪里有这么便宜的大米。
那个时候想要温饱都困难。
当然了,除了大米也离不开科学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就是因为各行各业的努力与发展,才有了现在的太平盛世。
“禾下乘凉梦”虽然不能在禾苗下乘凉,但是在旁边也是可以的。
不需要天天劳累,收获却很少,终于是可以乐呵的看着。
而被袁老提到的《天工开物》,出版距今已经有三百八十四年,作者是一位明代科学家,叫做宋应星。
“啊!谁叫我?”
随着李信在一旁的解说讲述,袁农平和他学生们这边的灯光暗了下来,直到看不见。
另外一边的舞台亮起,随着李信的目光看了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