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往常去菜市场购买食材,服务周到又热情的商家给处理得妥妥当当,拿回家稍加清洗就能直接下锅。因而甭说年轻人了,好些做了半辈子饭的叔叔阿姨都被“惯”得面对原生态食材无从下手,摸索好半天才给磕磕绊绊处理好。
汤子苓跟元松此刻就面临着类似的窘境。两人都是第一次面对如此完整的大号冻鱼,没有趁手的工具,又没有处理整鱼的经验,仔细观察了一会儿,尴尬地面面相觑。
“要不先放着解冻吧,咱们搞点儿饭吃,都快九点了。”傍晚醒来,喝了碗一直在炉子上慢炖着的红豆粥就出去忙活了,这会儿还没吃上实实在在的饭呢。
“成。”周末休息,两人体力耗费小,一般只正式吃两餐,中间饿了喝点儿粥、吃点儿零食垫垫就糊弄过去了。“蒸包子怎么样?多蒸些在冰箱里冻着,饿的时候随便烤一个、热一个都行,方便。”
“好啊。”
如今食材有限,两人口味也不算挑剔,有什么就用什么,泡了粉丝,剁了韭菜、白菜、各种腊肉和葱姜蒜,掺在一块儿拌了韭菜粉丝为主和白菜粉丝为主的大杂烩馅料。
面揉得差不多了,汤子苓才想起包包子要发面,他盯着圆墩墩的面团发了会儿愣,对元松说:“要不包饺子吧?”
“都行,饺子煮起来也方便。”
一个擀皮一个包,正忙活着,元松的手机突然响了起来。他见来电显示是力哥,当即就接了电话。“嗯好,我这就过去开门,行,行……”
“力哥过来了,说给家里送一桶鸡蛋,我去巷口接人。”
不多会儿,元松跟拎着一个大号塑料桶的力哥进了门。
汤子苓打了招呼,还心说元松怎么还让客人自己拎着桶,结果他亲自接过试了试,差点没被那只重到离谱的塑料桶给闪着腰。
力哥见了一阵哈哈大笑,“刚小元还不信,也差点儿给闪着。”
元松打开盖子看了看,“这得有百十个鸡蛋吧?里面还填了那么些沙子,亏你体格好,一般人还真提不动……对外也是按桶卖吗?”
“咱可没那个家底这么造,按个卖,分成受精的和普通的,价格也不一样,有想在家孵化养着的,咱搭售鸡笼,还送详细的孵化和喂养指南。”力哥看上去跟元松非常熟络,一点都不见外地喝着慢炖了十来个小时软软糯糯的红豆粥,就着腌得还算入味的黄瓜和酸豆角,吃得嘎嘣嘎嘣脆。
“这样的售卖方式挺好,只要孵化成功了,养鸡不算啥难事。”
汤子苓听了也连连点头,“是啊,如今生活不容易,家里能养几只鸡,不管是留着下蛋还是吃肉,都划算得很,想必很多人会愿意试试。”
他都有些心动了,说实话,家里没鸡蛋的日子,他看到番茄就能想到番茄炒蛋,看到青椒就会想到青椒炒蛋,看到韭菜就忍不住回味韭菜炒蛋的鲜美……还有以前最爱吃的荷包蛋、煎蛋、茶叶蛋,有时候跟元松聊着聊着就忍不住口中生津。
元松原本不太爱吃鸡蛋,这些日子没吃到,也想得很。
力哥填饱了肚子,见旁边桌上放着那么大一条鱼,就知道俩人不知道该咋处理。让元松拿了菜刀给他,又是砍,又是剁,又是切,又是片的,不多会儿就给处理好了,还经验十足地跟他们说哪个部位怎么做比较好吃,“我小时候在卖鱼的店里帮过工,从老板那儿学到不少诀窍。”处理完之后又稍坐了会儿,说店铺那边有事要忙,准备走。
元松问鸡蛋的价格,力哥说这一桶是特意送的,吃完以后就得去店里买了。见状,元松知道再提给钱的事就显得生分了,于是去客厅柜里搬了两大坛子力哥爱吃的腌豆角和腌黄瓜作为回礼。
抱着腌菜坛子把力哥送到街对面,见原先贼眉鼠眼往巷口瞟的人收回了目光,元松心里有了数,回家后对汤子苓说:“力哥估计是发现有人打咱们家主意,借着送鸡蛋特地过来的。”
元松愣了下,感叹道:“常言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人果真还是要多行善积德。”没有元松爷爷数十年如一日地资助福利院,也不会有力哥这样知恩图报的人回馈善意,万一再运气背点儿遇上蛮横的邻居,如今世道本就艰难,恐怕他们俩日子也不能过得这么轻松。
剁碎的腊肉到底不比鲜肉,馅儿显得松散得很,不太好包。如今有了鸡蛋,元松照着灯挑了几个普通蛋打进馅料里,搅和搅和,包起来容易多了。
包着饺子聊着天,聊起街对面夜市,想到刚刚听到大家七嘴八舌的想法,汤子苓突发奇想:“等咱二楼的白菜、萝卜、生姜、土豆长成了,也能拿去摆摊儿吧?”
“东屋的韭菜、青菜、蒜苗、小葱咱一时吃不完,也能拿去卖,不过估计不太好卖,家家户户应该多多少少都会在屋里种上几盆。”元松见汤子苓对摆摊儿的兴趣挺大,还帮忙想法子,“咱们西厢东厢加起来有四大间,东厢厨房不好动,其他房间还是能拾掇出来的,到时候从后面仓库搬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