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几场雨后,天气越来越冷。
汤子苓有下意识锻炼自己免疫力的习惯。像是感冒不吃药,靠喝热水扛过去;夏天不到最热的时候、冬天不到最冷的时候,坚决不开空调……最近也不例外,坚决践行老祖宗传下来的“春捂秋冻”的优良传统,就算最近天越来越冷,也硬扛着不开空调,把放在客厅里的跑步机搬到了书房,工作时实在冷得厉害了,就上去跑一阵儿暖和暖和。
这样“自虐”的效果还是挺明显的,至少好些人在群里抱怨说一人感冒全家传染时,他跟元松都好好的,这些年疏于锻炼偷偷长出来的小肚腩也消失了,整个人看着精瘦了不少。
可这天,两个自认为身体不错的青壮年,愣是在睡梦中给活活冻醒了。
“空调没反应。”元松说话时上下牙都忍不住打磕碰,“才下午一点多,要不你过来睡吧?”
昨天后半夜去家属楼那边帮忙往楼顶扛做防水的水泥材料,汤子苓又累又困,这会儿眼睛都睁不开,可又冷得很,听元松这么说,也没多想,就抱着被子钻到隔壁大床上了。
两个人贴着睡,还加了一厚一薄两床被子,顿时就暖和了很多,汤子苓很快就睡着了。
再次醒来时,汤子苓被距离自己咫尺之遥的元松的睡颜吓了一跳。
不过很快,感觉到被窝里外巨大的温差后,他很快清醒了,咬着牙钻出被窝快速套上工装裤和外套。
感觉即使在屋里也有些扛不住冷,汤子苓又去衣柜里找出了羽绒服套在外面。
这么一会儿的工夫,元送也醒了。他也不比汤子苓好多少,哆哆嗦嗦地穿上外裤和毛衣后,接过汤子苓递过来的长羽绒服套上,人才没冷得那么厉害。
“下雪了。”元松掀开遮光帘往外瞅了瞅,外面已经是白茫茫的一片。“空调外机估计出了问题。”
汤子苓正在小客厅的鞋柜里翻找能穿的鞋子。往日他跟元松一样,冬天大多数时间都呆在室内,又是正火力旺盛的年纪,一般一两双能换着穿的运动鞋和皮鞋就能过一冬了。而以如今的气温看,鞋柜里的鞋子显然是扛不住的。
“幸好采购的时候买了皮靴。”元松让汤子苓去地下室拿皮靴,他自个儿捣鼓着给从王锵那儿买的新式煤炉生火。
之前听元松说地下室冬暖夏凉,汤子苓是相信的,但也觉得就算有温差,也不会很大。之前热的时候感觉地下室确实凉爽,却没想到在外面极冷的时候,地下室在没有使用任何取暖设备的前提下能比上面暖和这么多。
就像此刻,同样是这一身儿衣裳,在上面还是能感觉到冷,可在地下室,就感觉正好,多活动一会儿甚至会微微出汗。
之前采购的东西原本都按购买的顺序随意堆放着。后来二楼和汤子苓原先住的西屋的家具搬下来了,两人闲暇时慢慢整理——衣服鞋子分季节放在几个大衣柜里,日常用品分门别类放在各种矮柜和收纳箱里,食物则尽可能放在靠墙摆放的大缸里。一番整理后,整个地下室看着顿时没那么杂乱了,想要找什么,很快就能顺利找到。
穿上内里毛茸茸的雪地靴,冻得有些麻木的双脚很快就暖和起来了。
“怎么样,火生起来了吗?”汤子苓用煤炉子的记忆还停留在十多年前,这几天要不是忙着帮家属楼那边补顶楼的防水层,他跟元松早就研究着把煤炉子生起来了。
“生好了。”炉子是早就安装好的,生火也不算难,元松三下两下就捣鼓好了,“晚饭吃啥?”
“这火一直烧着,不用也浪费,做点儿耗火候的吧……煲汤怎么样?”之前为了省事,也为了节省电费,两人很少做需要耗火的食物,一般都是怎么简单怎么来,当然也会尽量兼顾美味。
“成。”这才想起冰箱,打开看了看,还好没断电。
看着冷藏室里填得满满的菜蔬,汤子苓想到二楼最近大量出产的黄瓜、番茄、豆角和辣椒,“我跟着郑院长做了几次腌菜,学的差不多了,咱们趁早做些腌黄瓜、腌辣椒、腌豆角,多出的番茄熬成番茄酱,再拖下去怕屋里的温度过低,再给冻坏了……”
其实已经有点儿迟了。两人去了二楼,看上面的菜蔬已经开始打蔫儿了。
于是顾不得其他的,一通忙活,把能摘的黄瓜、豆角、番茄和辣椒都摘下来,一筐筐背到一楼客厅,然后洗洗、切切、调味,封到坛子里。
元松家最不缺的就是各种坛坛罐罐,他奶奶年轻时喜欢捣鼓这些,后来注重养生,尽量控制着少吃腌菜,但早年买下的坛子罐子也舍不得丢,都堆放在西厢的仓库里。
“客厅放这几坛子应该够了吧?”
汤子苓看了一眼,“够了,够咱俩吃一冬了。”
于是,剩下的都搬到地下室。毕竟,如今生活虽看着还算平和,可谁也不知道会不会一直这么平静,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总得给自己留条后路。
“喵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