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榷在长留并没有久待,因为东海那边来消息捕鱼的准备工作已经做好了,随时可以下海捕鱼。
为了早点完成协议,商榷和许跃军只能提前出发去了东海。
在离开前的深夜,商榷利用空间把河套边的铜牛放进了干涸的河道里。
许跃军对此表示不解,但商榷并没有解释什么。
这一行为在当地引发了各种猜想,差点演变成了传说。
两天后,长留下了一场很大的雨,干涸的河道里又蓄上了水。
三个月后,长留地瓜迎来了大丰收了。
商榷和许跃军到达东海的时候,东海部的驻守官接见了他们。
有些事情是要在一定范围内通气的。
东海部的驻守官是知道内情的。
驻守官姓齐,经历过战争,一身虎威凌然,因为长年待在海边,面容黝黑,不苟言笑。
他对商榷的事很是好奇。
在商榷和许跃军抵达当天就接见了他们。
齐官对商榷说道:“首长说以后的东海海鲜由我们负责的时候,我是不同意的,但如果能换到面粉我是同意的,商榷同志你可不要骗我哟。”
商榷回复道:“报告齐官,这次用鲜鱼换到的面粉,是直接交给东海部的,如果您拿不到面粉,我想我们是走不了的。”
齐官大笑道:“你知道就好。”
“仓库已经准备好了,明天就有鱼入库,头一批是二十吨,我们先换一次彼此都看看货。”
“好的,那我们明天上午再过来。”
“不用走远,就在这里住着,房间已经安排好了,我让警卫员带你们去。”
这里不是能随便乱逛的地方,商榷和许跃军只能先回房间休息。
次日,晨光刚刚照在大地上,嘹亮的号声就响起来。
这是起床号。
商榷和许跃军简单地洗漱了一下。
许跃军去了食堂打了两碗米汤,拿了两个半拉的地瓜,算是早饭。
商榷把手伸进背包里取出两个竹叶粽。
在许跃军生气的瞪视中,把粽子扒出来放进米汤里,商榷把粽子皮收回空间,又对着许跃军咧嘴一笑,说道:“我们偷偷吃,没人发现。”
许跃军指着米汤上飘着的油腥,说道:“这个你要怎么解释?”
商榷说道:“等吃完了我去空间把碗洗一下,看不出来的。”
“哎呀,快吃吧,我都饿了。”
商榷把碗端起来,说道:“反正已经这样了,你不吃就浪费了。”
许跃军也端起碗,顿了顿问道:“商榷,你现在还吃得下窝头吗?”
商榷愣了一下,咽下嘴里的食物。
是啊,有好吃的谁会吃窝头呢?
可是,这个时代的人都是这么边来的。
商榷自空间里拿出来物资,更多是用来外交和还债了。
在大环境下,他的行为是很危险的。
商榷放下碗,说道:“我以后会注意的,不吃了行不行?”
许跃军叹了口气,说道:“吃吧,把早饭吃完。以后吃饭必须跟大家吃一样的,可以允许你吃零食,必须是偷偷的。”
“嗯!吃饭。”
商榷开心地答应下来。
吃完饭,商榷和许跃军把洗好碗送回食堂。
又去附近的操场活动了一下身体。
就直接去了仓库所在的地方。
仓库临海而建,直连着港口。
商榷他们到的时候,已经有鱼船在卸鱼了。
东海的港口很大,能同时停泊十几艘鱼船。
船上的人把鱼卸在港口附近。
港口上也有几十号的人,他们在对鱼进行分拣。
他们分拣得很细,马面鲀按大小分别装在竹筐里。
商榷上前去看看了,被挑拣出来的马面鲀都是品相完整的好货。
另外一边的竹筐里放着挑拣出来的其他的鱼类。
黄花鱼是东海的特产,这个时候海洋资源还是很丰富的,而且没有污染,打上的鱼都很新鲜。
黄花鱼又名黄鱼,也叫石首鱼,鱼鳔可做鱼胶,有止之效,还能防止出血性紫癫。
黄花鱼味美时鲜。
大诗人杜甫就曾有“日见巴东峡,黄鱼出浪新”和“家家养乌鬼,顿顿食黄鱼”的诗句。
这个时候还不到黄花鱼已经产完卵,但还没到洄游的季节,所以捕捞上来的不少。
商榷最喜欢吃的鱼就黄花鱼和偏口鱼了。
有好长时间没有吃到这么新鲜的黄花鱼了,商榷不由对着鱼筐流口水,蹲在那里不肯起来。
许跃军无奈地翻着白眼,感觉自己这是带了个孩子,不,比带孩子还累。
许跃军走到旁边跟一个人说了几句,拿过来一个小个的竹筐,给商榷拣鱼。
“这条,这条胖一点,肉多。”
“那条不要,那条长的太凶了。”
“要它旁边的那条,那条一看就好吃。”
齐官过来的时候,看到的就是这么一幅景象。
“商榷同志喜欢吃黄鱼?”
“喜欢。”
商榷点点头,见小竹筐差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