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承孔孟刘世才,独自修学临安人。”
“好!抬缸来。”
“我东湖出了一位大才,当饮十瓢青山酿!”
……
寅时过半,月光如水。
东湖下,一座府邸花园内传出阵阵悦赞,其声正大清澈,透彻一股畅快。
穿过园门,见主人一副中年文士貌,三缕青须面相端正,身着白衣青墨鹤氅。
若非眉目间一丝神道官印显出,只当他是儒门中人。
周围众女皆容貌上佳,青丝高髻,玉颈清凉,云丝金衣烘托出王妃郡主高贵之气。
此处不是别地,正是东湖伯相君水府,中年文士即是正主,在场母女都是他的家眷。
闻君要饮酒,大王妃让人去抬,笑说:“这真是意外之喜。文儿、晴儿,那公子样貌如何?”
七郡主回话道:“刘世才身高七尺,样貌气度很好。因入了真学,就显得几分俊朗。我一开始有气挖苦他,他都不恼我。”
三郡主附和说:“刘公子不拘小节,但也不轻狂,视我等如平常,与之攀谈,如饮茶水。”
二王妃笑道:“这便是君子风度,古之君子都如此。”
“春秋之后礼数太过繁琐,超出夫子所说之礼,弄得杯满而溢。看似行周道,实则不好。”
“他后来又问什么?”
“公子没再多问,只问太湖借粮之事……”
三郡主如实把所问所答说给父王母后听。
这时有力士抬着大墨缸入园,放在石桌旁边。
缸内明晃晃,酒光荡漾,里面似有成千上万的金光文字,如鱼儿游动。
相君把写好的诗作丢入其中,瓜飘一搅一舀,诗文便化入酒浆,散发出酒香文墨气,满园香气沁人心脾。
他瓢饮一口,品了品将剩下的酒倒回去。
大王妃看见不解,问君家:“夫君方才酒兴勃勃,如何又不饮了?可是想起赈灾救民事而烦心。”
“只是其一。”
相君掂袖提笔说:“其二没有佳作助酒兴。方才所写之诗粗读尚可,入口毫无滋味。”
“你们谁有佳作好句,说来一听。”
两位王妃与四郡主相视而笑。
“夫君怎说起醉话,我们只粗读诗书,又不会做学问,岂能拿得出佳作。”
“那不如去借,刘世才能够孔孟入学,想他才情也不低。”
七郡主转睛提议。
二王妃思量点头:“拿什么做彩头?”
三郡主想着,明眸一闪指酒缸:“不如就以一瓢青山酿去换。”
“父亲以学问诗词酿造此酒百余年,酒虽然常换常饮,可始终酒缸不空。酿进去的诗文万篇之多。”
“刘公子既入真学,便能品味酒中学问,对其养学甚是有溢。”
“好,就以酒去换诗。”
相君一笔点落,敲定此事。
他也想领略一下这位双学才子风采。
三郡主和七妹相视领命,呼唤婢女去山上摘个葫芦。
等拿来后,略施法术掏空葫芦子,斩断葫芦头,舀一瓢‘青山酿’灌入其中。
又叫婢女取来麻绳、红布、托盘,麻绳在葫芦腰打结系扣,放在托盘上红布盖起。
一件交换之礼便做成了。
出来水府,两位郡主携手领着侍婢立于湖面。
看东方渐明,天地水气凝雾,岸边客船隐于其中,庙门山下已没有灾鬼身影。
上到沈家船头,听船房里面无话音,相文郡主先遣侍女雪珠进去通报。
那侍女穿帘走入,杏眼瞧见公子、尼姑头上各显一方清梦。
彼此梦境相照,一个读书一个念经,公子书屋文光似乎借给尼姑禅房。
看到此一幕,侍女雪珠暗笑说:“想不到小呆瓜修成了大学士,如此玄妙儒学境界,难怪君王赏识他。”
她自语时,木壁上‘香炉静室’里三鬼转头,分别是阿九和齐氏母女。
阿九出画阻拦问:“你是哪位神人家奴,来此做什么?”
雪珠扫看一眼,观瞧画中母女说:“我乃东湖三郡主身边侍婢,前来通传一声,我家两位郡主带礼来了。”
看她高高在上神貌,阿九冷然说:“我主正在睡梦修学,不便迎你家郡主……”
“你个游魂也敢阻挡传话?让开。”
雪珠一手推开,遁身缩小走入刘彦梦境。
少时出来得意道:“公子可比你知书达理,以后眼睛放亮点知道吗?”
阿九不语,等她出去后进入公子梦乡告罪,自责没能守护好公子。
刘彦宽慰说:“此一时彼一时,娘子今后只要勤加修炼,将来‘眼睛放亮’的就是她了。”
“九儿遵命。”
见公子毫无怪罪,阿九似怀抱宠爱,大胆子问:“那女婢说来送礼,想是有所求?”
刘彦观对面禅窗道:“两位郡主此来是为‘以酒换诗’,湖中君王想看看我的诗才如何。”
“那女婢与我也算是旧识。”
“我年少时常在湖畔读书,有段时间她曾伴读,只是那时不知她是湖中之女。”
正说着,见雪珠返回梦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