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至芒种,麦子成熟。
苏乐言家的小麦已经收进了粮仓,今年风调雨顺,一亩地也能收个一二百斤。
一共二百亩地,共总三万斤粮食。
看谷仓满满,苏乐言一扫郁闷之气,恢复了以往的干劲。
虽然粮食有了,但是要想把这些粮食变成面粉,还得用石磨一点一点将小麦磨成面粉。
看着吱吱呀呀,粗笨的石磨,苏乐言直觉头疼,照这个速度下去,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把这一仓子的粮食变成面粉。
苏乐言望着哗哗流过的水,想着要是能在这里建一座水磨坊那就好了,这样就不用人来拉磨了。
说干就干,她到了镇上,给方世宏画了一份详细的图纸,把其中的各处细节细细的告诉了王师傅和方世宏,叫他们尽快照图纸制出水车来。
方世宏已经做过一次水车了,再做一架也是驾轻就熟,他信心满满的向苏乐言打了包票。
苏乐言急着去找几家酒楼的掌柜的收账,说完了话就要离开,但是王师傅一个劲朝她这边看来。看他的样子像是有话要说,苏乐言就叫他送自己出去。
方世宏没注意到她二人之间的小动作,自己拿着图纸去后院研看。
到了门口,苏乐言才道:“王师傅,最近店里没什么事吧。”
王师傅欲言又止,想想苏乐言把他安排着这里就是为了让他帮着方世宏看店,他要是隐瞒方世宏借钱给别人的事,好像有点辜负苏乐言的重托。
思考半晌,还是决定告诉苏乐言这件事,无论那个人是不是骗子,他都应该如实相告。
“苏姑娘,前些日子,店里来了一个人,说是东家的朋友,还找东家借了五十两银子去做生意。”
苏乐言听了后眉头瞬间紧锁,她就怕那些不三不四的人纠缠方世宏,这才出来几日,果然就有人来找他了。
只希望方世宏能走征途,不要跟那些人走的太近。
“苏姑娘,我看那人一脸奸相,不像个好人。”
王师傅觉得马立三,眉细眼尖,不像个好人。
“多谢王师傅了,还得麻烦王师傅以后帮我看着方老三。您也知道,他以前有些不好的毛病,只怕……”苏乐言留了半句,想给方世宏留些面子。
王师傅自然答应。
阳光正好,苏乐言在回家的路上看到农人们正在烧麦梗了。一路走来,村里的麦田都是光秃秃的,也只有田埂旁的杂草还泛着绿。
苏乐言想着得先把水力石磨弄出来才行,她来到沧河下游,查看好一会儿,终于发现了一块百斤重的巨石。
回家找了几个大汉过来,一起想办法把这块巨石运回了家。
接下来的日子,除了吃饭睡觉,剩下的时间全都放在了这块巨石上。
敲敲打打几日后,两张直径一百厘米,厚二十五厘米的磨盘就做出来了。
有了磨盘以后,她又在磨盘中心处敲了两个洞,装上转轴和木头把手,一张大磨就做好了。
这制磨的手艺还是她上大学的时候,老师教她的。
记得那堂课讲的是古代的一个水磨坊遗址,那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存在。那个水磨坊是当时那个国家最壮观和最集中水力磨面粉厂的地方之一。
当地人利用了当地河流的强大水能,通过繁杂的渠道和轮机系统,制成了水磨坊。
当时老师在教这一段的时候,详细的向他们介绍了水石磨的制作方法。
这次,她是想凭着记忆制作一座水力石磨。
在她制作石磨的这几天,方世宏和王师傅已经做好了水车的部件。
方世宏害怕弄错,就特意送到了家里帮着她一起安装。
他二人忙活半日,才拼出一架一人高的水车。
尚研秋听说苏乐言要制作水石磨,下课后立刻赶来看热闹。
等承轴弄好以后,几个人迫不及待的想看到效果,他们连晚饭都顾不上吃就抬着水车和承轴去了水渠边。
此时,正是村里人吃过饭,悠闲的时候。
大家看苏乐言又摆出了一架水车都觉得好奇,那河上不是已经有水车了吗,怎么还要架一架水车?
大家凑过来看热闹。
下了课的孩子们,也是一窝蜂的凑过来,想看看大人在忙什么。
苏乐言呵斥了一群小孩,大家在她的指挥下把水车放进了水渠里,底座上压上石头,这样才能保证水车不会在水流的影响下晃动。
然后就是把石磨和各个部分的承轴拼接起来。
整个过程,别人是插不上手的,只有方世宏和尚研秋两个人操作。
弄好了这一切,他们才叫人把石墨放在渠边,用大石头把渠道堵上使得水车停止转动,再把石磨的另外一端木桩与水车相拼。
这样一个大工程做完,天就已经黑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