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书迷村>武侠修真>回到山沟去种田> 第二百七十六章 乡下婚俗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百七十六章 乡下婚俗(1 / 3)

第二百七十六章乡下婚俗

接下来几天就是各家海吃海喝,中间还去了趟半山林场,拖阿冲叔给篾匠叔的打制的家具。

一水儿的青冈木家具,棕灰色的板子抛得油光锃亮,看得李君阁眼热。

不上油漆就能挂出人影的木料,谁看着谁羡慕啊。

老石头的两口青珉石龙凤水缸也打好了,作为贺礼在吊脚楼下的大平台上一边一口,搞了些铜钱草睡莲养着,李君阁还丢了几条空间斗鱼进去,整个大平台就活了。

篾匠叔婚礼定在了大年十二,这转眼可就要到了。

李君阁给钱三多打电话,木楼修好了,东西都搬进去了,约好大年初十过来准备,大年十二篾匠叔的婚礼九斗碗就是头盘生意。

也算是好事成双了。

农村婚礼事情又多又繁琐,细说起来,前期就有请媒人,看人,看家屋,取同意,开生庚,合八字几个大项。

每个村里都有那种能说会道的中年妇女,又喜欢给人牵线搭桥的,大家都戏称为“媒婆”。落到李家沟,那就是非著名的情感专家王婆婆了,就是连老团鱼都想撮合那位。

媒人其实不好做,没点职业道德还真干不长,老话说的“媒人好做路难窜”,可不光是介绍双方认识就完事,中间从看人到过门各环节都有她的身影,因此当真事成之后,男方是要“谢媒”的。

媒人介绍的对象若是相互熟悉的,倒可以省去一些环节;若彼此陌生,而又对媒人介绍的情况感觉还可以的话,一般就由媒人约定时间“看人”。

俗话说:“三六九赶场——看人会话。”说的就是这个事情。

“看人”多在乡镇逢场的日子,男女双方收拾打扮好前往赶场。

为了避免尴尬,一般男女双方不正面接触,更不会彼此对话,而是媒人来回奔走,告知对方在何处,是什么穿着打扮,有什么体貌体征。

好多男女担心自己一个人看不好,还要约上亲朋好友陪伴,代为掌眼把关。

“看人”当然只能看个大概,多半是看长相、看穿着,算是有个初步印象。

如果印象差了,一般就会找理由婉拒;如果双方感觉都还不错,那就进入接下来“看家屋”的环节。

因为从“看人”捕捉到的信息毕竟有限,有些穷苦人家为了不显寒酸,从头到脚都是借来的,这种光通过“看人”可看不出来。

于是需要通过“看家屋”来进一步验证家境。

因为都是女方嫁到男方,所以自然是女方到男方“看家屋”。

这对于男方来说,是决定婚事成败的关键环节之一。

家境殷实的人家自不必说,拮据的家庭这个时候怎么也得装点下门面,因为女方亲人要走间串屋审视,过分的还要揭开柜子看储粮,下到猪圈看肥瘦,打开衣柜看被盖,为了自家女儿什么面子都不讲的。

所以男方缺东少西的时候往往就要向左邻右舍借,事先预备好。

还有更深的套路,就是跟邻居商量好等女方到来时才“碰巧”过来,“哎哟王大嫂家里头来客了说?这是上个月跟你借的一千块钱,背时娃儿总算是寄回来了,我这是还你钱来了,感谢感谢哟,当真是救了我的急了!”

诸如此类,以此来表明男方主人家有结余。

甚至还流传着这样的故事,女方到男方家“看家屋”,该做饭了,男方老爸上木楼取肉,扔下一块老腊肉,男方老妈在楼下说:“肥了,重新拿一块。”说罢便将肉扔上去。

楼上又扔下一块,楼下又说“肥了”,再扔上去。

如此几番,最后男方老妈才开口说:“算了,就煮这块。”

其实,这家就只有那一块肉,交替着扔上扔下而已。

永远不要小看村民的演技,现实往往比戏剧还离奇。

让人心酸的故事,却也深刻说明了“可怜天下父母心”。

“看家屋”时还会出现一个好笑的场景,那就是左邻右舍知道今天有女方来“看家屋”,那只要人一到,张嬢过来借针,王妹儿过来借线,反正怎么都要找个借口过来晃两圈,嘴里有一搭没一搭地说话,眼睛却只在姑娘身上瞅来瞅去,走时却又两手空空,针也忘了,线也忘了。

“看家屋”时,女方一行人一般都要留下来吃午饭。

夹川人在这方面比较含蓄,喜不喜欢一般不会不直接说出来,担心对方难堪。

若是女方来人呆不了几分钟就借口要离开,那一定是没看上男方,这时男方心知肚明,不会强留。

若是男方家里一直没有升火做饭,那也就是男方没看上女方,女方也会知趣地告别。

如果女方上桌吃饭了,那就说明这门亲事有戏。

于是走的时候男方还要送上礼物,巩固战果。

等到女方回家,就又该媒人出场了,有事没事地往女家跑,两头说合,及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