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历1685年9月15日。
拉合尔城西北部,拉合尔古堡高大的阿拉姆吉里之门的瞭望楼之上,从印度斯坦帝国的皇帝,已经六十七岁高龄的奥朗则布手中的望远镜看出去,拉合尔城西北二十多里开外的拉维河两岸,正是一派大军开进的壮观场面!
大队大队的八旗步军,以大约一千人的参领为单位,组成了一个又一个的宽大纵阵,次第通过了不知道什么时候就架设在维拉河上的宽大的浮桥上,然后从拉合尔城西北的平原上,浩浩荡荡的向东南而行。
这些纵阵看上去都非常整齐,上千人的燧发枪兵组成了几十排小横队,然后拼成了一个大型纵阵,所有的士兵都穿着黄、白、红、蓝等颜色的军服,背着行囊,扛着上了刺刀的燧发枪,组成了肩并肩的紧密队伍,伴着节奏感很强的鼙鼓声,以便步走的速度前行。
在一个个步兵纵阵之间,还夹杂着大量的马拉大炮和套着布面甲或锁子甲的骑兵,还有大量装载着各种物资的车,一起隆隆而行。在行军队伍的周围,还有不少散开的轻骑兵,一边警戒,一边缓缓前行。
不过他们前行的方向却不是拉合尔城,而是从拉合尔城的西北和北面通过,然后再转向东南。看起来是要绕过拉合尔城直接往德里方向进军了!
而这支行军的时候场面异常壮观,让站在拉合尔古堡城楼上观看的人们紧张的都有点喘不上气儿的大军的人数,也多得让人吃惊,行军的队伍在拉合尔西北、北面拉出了四五十里的大队,各色旗帜迎风翻卷,行军的队伍看上去更是有点无穷无尽的意思,总兵力怕是早就过了十万!
除了这十万人左右正在开进的“五八旗”天兵,在维拉河的两岸,还有两座正在修建的巨大营垒,两座营垒之间,也用浮桥相连。无数的步兵正在那里忙碌,还有大群大群的骑兵在这两处营盘外面警戒。
不过这些正在修筑营垒的步兵以及在营盘周围警戒的骑兵的装束却和正在开进的“五八旗”天兵大不一样......这些士兵大多包着各种花里胡哨的头巾,也没有“五八旗”兵那么严整肃静,使用的武器也五花八门,一看就知道是印度、阿富汗、河中、哈萨克草原的“乌合”了。不过这些“乌合”的人数也不少,乌泱乌泱的一大片,还有不少人正沿着维拉河从上游的方向开过了!
“背叛!背叛!背叛......”
看见维特河上的大型浮桥,看着正沿着维特河源源不断开过来的敌军,奥朗则布终于忍耐不住,发出了怒吼。
让他发怒的不是康熙汗的“五八旗”天兵,而是那些数量多得要死的“乌合”和维拉河上的浮桥!
那些“乌合”很多都是沿着维拉河开过来的,看他们的大头巾就知道,都是旁遮普当地的锡克教徒......拉合尔所在的旁遮普地区就是锡克教徒的大本营,当地生活着许多锡克教徒,全都好勇斗狠,时不时就在他们的上师煽动下造反。而奥朗则布又是個不妥协的性子,也不知道要拉印度教反锡克教,或是拉锡克教揍印度教,反正只要不是天方教,他都要反对。即便是天方教徒,不够虔诚他也看不顺眼。
如果不是被康熙汗的“五八旗”天兵和英、法、荷、葡、罗刹、教宗的西洋联军一起要搞印度斯坦帝国,他都不会去缅甸请大明援兵。
可是现在锡克教、印度教,还有阿富汗叛徒的数量也太多了......看上去比康熙汗的“五八旗”兵还要多!
而且这帮人还很卖力的搞到了许多船只,为康熙汗的大军运来了大量的粮食,还帮着搭建了两三座横跨维拉河的浮桥。
另外,这些印度的叛徒似乎还准备承担看守拉合尔城的任务,好让康熙汗领着他的大军去夺取德里甚至阿格拉。
顶点
毫无疑问,沿途一定还会有锡克教徒和印度教的土邦领主为康熙汗的大军带路并且提供补给......
而这些人的背叛,让奥朗则布这个守国门的印度天子一下就陷入了被动!
他虽然也在拉合尔集中了超过二十五万人的大军,但看起来好像还是打不过拉合尔城外的敌人......唔,这个一看就知道了!康熙汗的人肤色明显比奥朗则布的人白!
唔,在印度人的概念中,皮越白肯定是越能打的!这个概念直到21世纪都没变,那些宝莱坞电影里的坏人一般都很黑,好人都是肤白貌美的,一点都不讲政治正确......
而康熙汗手底下不仅有了自阿富汗和中亚的白皮,还有少量的罗刹白皮......白得都无敌了!而奥朗则布他们家早就没有中亚白皮老爷的供应链了,这些年都靠着印度本土的天方教徒和拉杰普特王公(拉杰普特大将有很多,投靠康熙的辛格只是其中的一个)的军队维持。而这些人的皮固然比南方德干高原上的人白,但绝对白不过康熙汗的人。所以他们要出城决战,恐怕没有什么把握。
另外,康熙汗的那些“彩甲”兵看上去也太整齐了,让奥朗则布有点心里发毛......不好打啊!
但是奥朗则布现在也不能坚守不出,虽然拉哈尔已经被修得非常坚固了,但是一旦让康熙汗拿下德里、阿格拉,印度斯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