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这点劲算个啥。”
他可不好意思说,担心玉娘教娃儿累,担心受那些娃儿的气,他天没亮就惊醒了。
再想到昨夜对她的想入非非,他脸色涨红起来,赶紧出门掩饰。
玉娘哪里知道大河的那些心思。她拿着戒尺和黄石要去水叔家门口,大河赶紧背上石板。
水叔家门前搭了草棚子,能挡风遮雨,这是村里唯一适合教学的地方。
玉娘过来时,发现已到二十个孩子,清一色的男孩。个个搬着小凳子坐好,排成四排。
这是水叔让他们排队坐齐的。村里人不懂得拜师礼仪,只本能地觉得,想学本事,就得尊敬教人本事的人。
有的娃儿也带来了石板和黄石,有的只备有树枝,打算在地上写。
水叔见玉娘一来,赶忙让娃儿们行礼。这些男娃们个个好奇,睁着大眼瞧玉娘。
玉娘回礼后,问水叔,“水叔,咋都是男娃,女娃们呢?”
水叔不禁笑道:“女娃识文断字干啥,长大了一嫁人就是别人家的了。”
此话一出,水叔突然想到玉娘也是女儿身,立马改口道:“林娘子,你不一样,你是县里的贵人,你哥还进过私塾。咱村里的女娃这辈子都不出大山,识字也没用处。”
玉娘心里有些堵,但水叔的话有几分道理,她不好反驳,有些事得慢慢来。
玉娘觉得首先她得教会这些男娃尊重女性,她就做了自我介绍。
“我叫林玉娘,往后希望你们叫我林先生,而不是称我为大河家的、重五家的二媳或林氏。”
娃儿们听了哈哈大笑,他们觉得称大河家的正常,“林先生”这种叫法怪怪的。
一位十四五岁的少年站起来发问:“林先生,咱村里称妇人都是谁谁家的,把女娃叫大丫二丫三丫的,她们的名没人知道,有些女娃都没取正经名字,那可咋称呼?”
他身边的男娃嚷道:“我是男娃也没大名,听我爹说族谱上记的是‘郑老三’。”
“咱村里好多郑老三!臭老三呀臭老三,臭死了!哈哈…”一个男娃笑个没完,嘲笑之意过于明显,其他娃儿都跟着大笑。
那位叫“郑老三”的男娃很委屈,眼泪都要出来了,但不敢回嘴,而是眼巴巴地看着玉娘。
玉娘拿着戒尺走过来,揪住骂臭老三的那个男娃的手掌,一声不吭,直接狠抽了三下!
“本是议论取名之事,你何苦辱骂伙伴?你若不敬伙伴,他们也不会敬你,小小惩罚,望你谨记!”玉娘发声铿锵有力,表情严肃。
这下大家都安静了下来,敬畏地看着玉娘,不敢吭声了。
在灶屋门口观看的水叔笑着点头,对他身旁的妻说:“本担心林娘子柔弱,镇不住这些顽皮的娃,看来是我多虑了。”
他的妻也频频点头,“林娘子瞧着是位柔弱女子,说话做事比男人还干脆利落。”
玉娘没听到水叔夫妻对她的认可,倒是听到身后有声音议论,这一回头,才发现有好些妇人好奇围观。
大河也在那儿瞧着她,一脸崇拜的模样。
听她们的议论,如大河所料,体罚是符合民情的。
得到大家的认可,玉娘也更有底气了。
她看向孩童们,一字一字清晰地说:“关于取名,你们可以待自己识得很多字后再给自己取,或是给家里的姐妹取。当然,你们若觉得自己取不好,我也愿意给你们取。”
大家听说将来自己有本事给自己和家里人取名,皆正襟危坐起来。
“至于对妇人们的称呼,可以根据辈分叫嫂、姑、婶、姨、婆婆等,对村里同辈的女娃呼姐、妹。匡正礼仪,于邦于国皆有益,村野亦如此。”
玉娘见大家听得认真,她便开始入题。
“今日我教学内容有四项:一、教读《三字经》前四句;二、讲解这四句的句意;三、教识‘人、口、手、耳、目、足’;四、教写‘人、口、手’。”
“跟我读:人之初,性本善。”
“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
“性相近,□□。”
……
听着娃儿们朗朗读书声,村民们也陶醉其中。
但他们知道不能打扰娃儿们学本事,听了一会儿便恋恋不舍地走开了,该干啥得干啥去。
大河回家拿了农具上山,一路上忍不住念道:“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
念着念着,他就情不自禁笑了起来。
来到山上,大伙儿们围住大河。
“你家林先生了不得,镇得那些娃儿不敢放肆!”
“大河,‘先生’是啥意思?”
大河摇头,“玉娘没跟我说过。”
“今儿个夜里你问问她,明儿个告诉大伙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