睛了,哪有炭会一点烟都没有的?”
大河有些想不明白。
玉娘听说只是用土埋,感觉有点不对劲。
“我还以为是挖了个窑,烧好后封窑呢!”
“烧炭还得挖窑?听说德县烧陶碗才要挖窑。”
玉娘有些不好意思,“我……我也不太懂,只听说在窑里封闭几日能保温,以前我听……听我哥说的。”
这下大河开始琢磨了,烧到七八分的木材用土掩埋上,还会有两三分没烧透,这样的炭会起烟,倘若烧到十分再掩埋,那岂不是成灰烬了?
玉娘说封窑里保温,是不是木材烧透后就不会成为灰烬?
玉娘见大河费脑子琢磨,“算了,咱又不是非得烧灰炭,先逛去。”
接下来从街头逛到街尾,大河脑子里始终没把挖窑烧炭的事放下。
直到入夜上床睡觉,大河还没忘这事。
他和玉娘面对面睡着,看不清彼此的五官,只能瞧见大概轮廓。
“玉娘,要不……我跟爹说说烧灰炭的事,挖窑也不难,咱家挖存放红薯芋头的地窖也是几日就挖好的。”
玉娘没想到他还在琢磨这事,“挖窑可比挖地窖费劲,即便挖好了窑,咱也不懂得封窑。”
大河有些苦恼。
前几日,每到夜里大河都会瞅着她,心里痒痒的,想凑近玉娘,想抱玉娘,可他又不敢。
玉娘还在寻思着两人该怎么进行下一步呢,结果人家现在满脑子的挖窑烧炭。
玉娘想起来都觉得好笑,大河还真孩子一般,心里有点事就一直惦记着。
本以为睡一觉就好了,结果次日一早,大河又在问他爹如何挖窑烧炭的事。
郑老爹从来没出过雅正县,杏花镇也只有赶集日才去,自然不太懂。
*
接下来两三日,大河茶不思饭不想的,一直琢磨这事。
玉娘实在看不过去,就说:“实在想不通,可以去别县请教会烧灰炭的人。你说德县会烧陶碗,可能也会烧灰炭,不过你还是先去问问来叔灰炭是不是来自德县。”
大河很惊诧的样子,“请教?去德县请教烧灰炭的师傅?”
玉娘明白了,这个朝代的人极少外出,不像后世的人那样走南闯北。
像郑循祖父那样跑到县里酒馆当小二,卖家里的酒,在这里就算是个传说了。只不过人家当年是赘婿受不了气才走出村的,一般人家估计只有被逼无奈讨饭才肯走出去的。
韦氏听说要去德县,吓得小眼都睁圆溜了。
“哎哟,去咱雅正县里都得走上整整两日,要去德县怕是得四五日。那可不成啊,这一路还不知有多凶险,之前就听说有人外出被大虫拦路,还有被熊咬死的,咱就在家好好待着,千万不要乱闯!”
大河却道:“娘,德县能把炭送到咱雅正县,咱也能买到德县的陶碗,郑循大哥还能把杏花村酒卖到各省,也没听人说在外面走就丢命了呀。”
大树也跟着附和,“就是,那些敢走出去的人都发财了呢。”
韦氏板着张脸,“不行,我不允许你们去冒那个险。”
玉娘见婆婆生气,还挺担心她会怪自己乱出主意,说什么去请教他人。
不过韦氏好像并没有怪罪玉娘的意思,她知道玉娘是县里长大的人,懂得比村里人多,但她就是不愿自家人去冒险。
郑家爹犹疑了许久,说:“要不咱先上山挖窑试试,就在大山里挖,不去鹰山更不去苍鹰山。”
三兄弟都没听懂他爹的话,要知道好木材都在苍鹰山。
郑老爹眼里闪出几分智慧的光芒,“苍鹰山那么远,挖窑烧炭哪能一次就烧成?怕是一个月都成不了,难道你们能在苍鹰山住一个月?”
这时大河突然被点醒了,“对啊,咱就把窑挖在大山,再找村里人一起去苍鹰山砍木材拉回来。”
大山也跟着点头,砍木材拉回来这一趟也就两三日,不需在苍鹰山一住一个月。
玉娘却觉得,干嘛不去学技术?学烧炭的同时指不定还能把烧陶的技术学回来,靠自己瞎琢磨烧灰炭的技术怕是太费时呀。
但玉娘也不好说出自己的想法,她也担心大河在路上会有危险,而且去别县请教,也未必有人肯教。
玉娘只好闭嘴,啥都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