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守槐闻言,不屑说道:“朕得承认匈奴的铁甲浮屠的确厉害,可是那铁甲浮屠也必须在平原上作战,才能发挥出最大的威力。”
“匈奴人本身就并不擅长攻城战,他们当然是攻不下杨庄的,可我大魏的士兵不一样!”
“我大魏士兵天生就擅长攻城之战,要想拿下一个小小的杨庄,岂不是手到擒来。”
“再说了,一个小村子就算是杨再兴再怎么修,他还是个小村子,顶多就是一个小山寨!”
“朕意已决,朕要做先帝完成不了的事,而且还要做得漂漂亮亮的,也让你们这些文官看一看,有的时候不能太给人好脸色,让他蹬鼻子上脸!”
沈忱见赵守槐好似是王八吃秤砣铁了心,一定要办杨再兴,他也没办法了。
估计也是杨再兴收留了齐王,再加上上一次杨庄联系匈奴大军压境牵制朝廷,估计是让皇上心里很愤怒。
要不然的话,不会一点后路都不给留。
不过相比起赵守槐的这个办法,沈忱倒是有一个更好的计策。
“皇上,依臣来看,这杨再兴和杨庄都是势在必得的,还有齐王殿下也是一定要返回京城的,既然如此,那
皇上何不下两道旨意?”
“一道给杨再兴,命他将齐王送回京师,另一道旨意给齐王,命他率领麾下兵马从内部瓦解杨庄!”
“他们两个大概率都不会老老实实的按照旨意办事,这个时候若是皇上再出兵,那就上应天理下应人和!”
“不过出兵归出兵,臣还是要劝皇上千万不要动杀了齐王的念头,臣知道皇上恨齐王,但是齐王到底是皇上的亲兄弟,若是杀了他,难免会有人说您残暴。”
“人言可畏,史笔如铁,谁都不知道后世儿孙会怎么看待我们。”
赵守怀当着沈忱也不装。
“沈尚书,你是朕最相信的臣子,朕也不和你说话,朕的确是要杀了齐王!”
“齐王要是不死,朕永远都睡不踏实,而且什么名声不名声的,朕不在乎!”
“只要朕能够开疆拓土,带领大魏重回巅峰,到时候这种手足相残的事也会变成优点,他们会说朕杀伐果决,天生就是个带兵的好材料!”
“历史不就是由胜利者书写的吗?成王败寇,自古便是如此,到时候就让史官记载就说齐王胆大妄为,要烧宗庙,不遵天理,不尊人祖。”
“等到后世
儿孙们看到史官的记载,自然也就不会骂朕了,更不会骂你们了,朕都明白,你们这些文官啊,就是在乎一个名声,爱惜自己的羽翼。”
“罢了罢了,朕又不怪你们,朕也乏了,这天都快亮了,今天的早朝就不上了,朕要下旨,让御史台和大理寺好好查一查曾几道灭门惨案,圣旨就由沈尚书来写吧。”
赵守槐说罢也不管沈忱,转身便离开了御书房,回到了后宫。
沈忱看着赵守槐的背影,心中有些复杂。
赵守槐的进步他是看得出来的。
可是事到如今,赵守槐还是有一部分恶劣的性格没有改。
现在赵守槐手中的权力并不是全部,如果他掌握了全部的权力,谁知道到后来他会不会成为一个被万万人唾骂的暴君?
沈忱心中第一次有了一丝动摇,但转瞬即逝。
他在心里告诉自己,只要好好教,赵守槐也可以成为一代明君。
若是跟着袁不屈走,自己就只能永远待在他的阴影之下,躲在他的背后。
将来史书上可不会记载自己,只会把所有的功劳全部给袁不屈。
这不是自己想要的。
对,没错,一个好皇帝是可以教出来的,
自己就是那个能教出好皇帝的人。
想到这儿,他开始为赵守槐代笔写下圣旨。
……
曾家灭门惨案,以极快的速度传遍了整个天下,包括杨庄。
杨再兴心里惦记着京城的局势,所以早早的便让任逍遥联系京城内的眼线,务必要注意京城内的全部动静。
所以,当曾家灭门惨案发生的第二天,杨再兴就接到了这个消息。
“姓韩的够狠啊,一百三十口人,全部被杀,犯下如此杀孽,他难道就不怕遭到报应?”
颜本昌摇了摇头。
“曾几道犯下的罪孽足矣满门抄斩,不过就是谁来杀罢了,韩京这一步棋看来是走错了。”
任逍遥赞同地点点头。
“那些跟着他的官员大臣们,无非就是想捞点好处,跟着他能不能捞到好处还是两说,还有可能落得曾几道这样的下场。”
杨再兴也说道:“韩京的确是够狠,他太想抓住枢密院了,所以走了这个险招,效果看起来还是不错的,不过颜老先生好任道长说的对,他这样怕是要让手底下的人对他离心离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