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仅面色焦急。
铜山关是中原腹地的屏障,不容有失。
他目光落在褚宗棠身上。
“褚老将军,你觉得应当如何?”
“皇上,老臣愿意亲率三军前往明州救援,解明州之围。”
事到如今,唯有增援。
韩京却道:“皇上,臣有一句不当讲的话,事到如今,不得不说。”
“匈奴兵围明州,我们知道了,匈奴王庭自然也知道了,以匈奴人的风格,必然乘胜增兵,那时我大魏形势只会更加危急。”
“臣以为应当立即派出使臣前往匈奴谈和,晚谈不如早谈,早谈不如现在就谈。”
听到谈和两个字,褚宗棠气得身子发抖。
他最敏感最不愿意听到的就是谈和二字。
当年,李牧之马上就要收复燕北十州之地,踏破贺兰山,直捣匈奴王庭,指日可待。
可朝中宰执竟然想着谈和,把李牧之召回朝。
李牧之毕生努力,功亏一篑,成千古遗憾。
“韩相,胜败犹未可知,为何要谈和?”
“褚老将军,最坏的结果,说不定此时明州早已沦陷。”
褚宗棠慷慨激昂,“我大魏带甲百万,何须畏惧匈奴如虎?皇上,臣愿以年迈之躯,亲率三军杀向明州,和匈奴决一死战,我大魏绝
非人人都是孬种。”
韩京脸色铁青。
这老骨头是在骂自己呢。
褚宗棠一身正气,悲壮异常,“大魏不能总屈服于匈奴,胜亦当战,败亦当战,一个字,打。臣愿意身先士卒,请皇上恩准。”
赵仅面色阴沉。
又来了。
褚宗棠啊褚宗棠,你明明知道朕不喜欢打仗,化干戈为玉帛不挺好吗,你为何总是跟朕作对?
口口声声说打,大魏打得过匈奴吗?
弄不好就是亡国的下场。
赵仅面色阴沉,不吭声。
兵部尚书吕方察觉到赵仅的不满,嘴角上扬。
露脸的机会来了。
他当即反对褚宗棠:“打不得,打不得啊,匈奴凶猛善战,又有铁浮屠,而我大魏多以步兵为主,对战骑兵,无异于螳臂当车,打得越多,输得越多。”
“给他们一点岁币,他们便撤军了,远比打仗合算。还请皇上三思。”
褚宗堂差点背过气去。
又要给匈奴岁币?!
大魏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凭什么给匈奴?
你们不以为耻,反以为荣,简直卖国贼。
这时,李连海匆匆跑进来,“还上,通政司送来明州八百里急奏。”
众人闻言,皆是心头一紧。
一个时辰前,明州知府冯业刚报来急奏,
明州被围。
一个时辰后,又有急奏送来。
难不成,明州丢了?
众人脸色瞬间惨白。
赵仅目光一沉,“念。”
李连海扯开公鸡嗓:“臣明州知府冯业上奏,匈奴十万大军合围明州,四面攻城,明州危在旦夕,副指挥使高传庭、军师杨再兴亲自督战,臣与同知朱致远亦是寸步不离,鼎力支持,臣已做好以死报皇上隆恩之决心。”
开篇全是废话。
都这时候,还不忘给自己表功。
赵仅不免心烦意乱。
“捡要紧的说。”
李连海赶紧哈腰。
“军师杨再兴组织状元陈有为、士子庞元等人游行,号召百姓参加协防,颜本昌更以招收学生鼓励百姓协防。”
“明州军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先后击退匈奴五次冲击,力保明州不失,今匈奴大军已退,在城北十里处安营扎寨。”
“臣与明州军民必当誓死坚守,不退一步。”
呼。
赵仅,以及袁不屈和褚宗堂等人,长松一口气。
明州守军打退了敌军,城池还在,没有丢。
韩京一派表面没说什么,心里暗暗不爽。
多好的机会啊,让袁不屈躲过一劫。
匈奴真不给力。
十万兵马都拿不下明州城,不是满万不可敌吗,我
看就是在吹牛。
兵部尚书吕方上奏:“皇上,切不可大意,匈奴尚未撤军,还会继续攻打明州,此时应当派钦差前往明州督战。”
大魏朝廷对地方上的军队不放心,遇到大规模战争,都要派监军。
明州迟迟没有派人,是赵仅觉得明州没救了,想把人直接派到铜山关。
谁能想到明州创造了个奇迹,起死回生。
至于派谁去,韩京和袁不屈等人,谁也没有提议。
百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