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珠端着乌木雕花的托盘,不急不缓地行至东次间门前,两个丫鬟冲她一笑,一左一右帮着撩开厚厚的门帘。
绿珠头上的银钗轻轻擦过门帘的边缘,里头的说笑声渐渐传了出来了,老太太面前常有子孙来奉承讨好。
绿珠默不作声地走向江都郡王的座位,她不敢多抬头,瞧见郡王领口处的錾花金盘扣、清晰明朗的下颌线,就有些羞涩地别开了目光。
一个老太监忽地挡在她的身前,绿珠连忙顿住脚步,微微举高托盘等着老太监将茶水奉至郡王案前。
屋里正聊得热闹,没人注意到绿珠这一点小疏忽,她松了口气静悄悄地站到老夫人身后。老夫人笑眯眯地看着郡王:“尝尝这茶好不好喝,是你一个表姨从南方一个州城带回来的,我吃着不比上贡的茶差。”
江都郡王依言端起茶盏,绿珠不自觉地朝着他的方向望过去,无论什么时候看到那张脸都让人觉得心神荡漾。
绿珠掐了掐自己的手心,收回目光缓缓吐出一口气。听闻郡王肖父,南阳王当年也是个不折不扣的美男子,只有府里的老夫人坚持认为江都郡王更像母亲。
江都郡王微微抬眼,答道:“味道很好。”
老夫人看他喜欢就高兴,也要端起茶盏喝一口,江都郡王就劝了一句:“外祖母,夜里喝茶睡不好觉。”
老夫人就又放下了茶盏:“好,好。”
五小姐笑道:“祖母啊,就肯听表哥的话。”
老小孩老小孩,老夫人平时很有些执拗,到了外孙子面前倒是百依百顺。老夫人被孙女儿取笑也不生气,笑了一会儿忽然叹息道:“阿殊像他娘,阿今小时候,丁点大的孩子,就喜欢管着我和她爹。”
江都郡王名叫谢恒殊,他的母亲沈今随着南阳王就蕃后没几年就去世了,沈尚书想起多年未见早已面目模糊的女儿,也摸着胡子轻轻叹了口气。
老夫人说着说着就落下泪来,屋子里顿时乱作一团,大太太二太太赶紧走过去哄老夫人,大老爷二老爷也站起了身喊“母亲”。
引起话头的五小姐有些尴尬:“祖母……”
沈明泽刚刚还在跟一个丫鬟眉来眼去,被妹妹狠拧了下胳膊差点叫出声来,清了清嗓子:“祖母,我这就把惹您伤心的祸头揪去跪祠堂。”
老夫人拿着帕子揩了揩眼角,指着他道:“又欺负你妹妹!”
气氛渐渐缓和下来,大太太正想把自己两个小儿子推出去逗逗乐,沈尚书却摆了摆手:“老大老二,时候不早了,带着你们的媳妇孩子回去休息吧。”
大老爷二老爷面色一整:“是。”
两房家眷散开,屋子里安静了许多,各人身上的熏香和脂粉味混杂在一起,再被炭盆一烤,室内香得惊人。
谢恒殊极不喜欢这样的味道,换了别的地方他早就拂袖而去了,也就是在这位外祖母跟前,他才肯忍一忍。
老夫人到底是年纪大了,又哭又笑的,脸上很快显出几分疲惫,谢恒殊见状起身告辞:“外祖父,外祖母,过段时间我再来看你们。”
沈尚书和气地笑了笑:“好。”
老夫人忙让人把刚刚的茶叶取来给谢恒殊带上,又道:“今晚上你说那道粥好吃,要不把厨子也带回去吧?”
粥?
谢恒殊每到沈府,老夫人都有许多道好菜叫他尝一尝,为免老人家伤心,他总要挑几道夸夸。那粥的味道确实不错,不过他对带个厨子回家没什么兴趣,微微一笑:“想吃粥的时候我就来看外祖母。”
老夫人被哄得高兴,坚持要送他出门,看见外头扯絮般的飘起雪来又有些担忧:“天黑路滑,不如在留下来住一夜吧。”
老太监觑了眼谢恒殊的神色,笑着道:“老夫人放心,郡王的马车乃陛下亲赐,连车夫都是宫从宫里拨出来的,驾车驾得极稳当。”
谢恒殊披上黑色的大氅:“祖母留步。”
四个小太监一前一后一左一右地提着琉璃宫灯,老太监撑着伞亦步亦趋地跟着谢恒殊,老夫人扶着丫鬟的胳膊,直到瞧不见人影了才回头。
沈尚书目送着谢恒殊离开,忽然道:“郡王身边还是没有宫女服侍?”
老夫人摇摇头,提到这件事她就犯愁:“前段时间入宫的时候,太后还特意将我留下说这件事,孩子不愿意,咱们又有什么法子?”
沈尚书沉吟一声:“郡王还是越早有子嗣越好。”
沈老夫人有些不解:“这有什么可急的?后来的那位王妃膝下空空,南阳王只有阿殊这么一个嫡子,谁能与他去争。”
沈今去世后,南阳王又娶了一位王妃,这位王妃并非出生帝都豪门,家世远逊于沈家。而郡王常年陪在太后、皇帝身边,一向很得两宫疼爱。
沈尚书意味深长地看了眼老妻,将身边伺候的人都打发下去才慢悠悠地说了一句话。
老夫人瞬间瞪大了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