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早赶着牛车带着刘大娘翠花嫂子去县里,风雨无阻的,刘大娘的孙子栓子时不时的会跟着一起去帮着干些活,心竹都看在眼里,今日是中秋节,心竹决定每家给买上五斤的五花肉,一条鱼,一百文钱的过节费,就算是中秋福利了。
尤其是刘大娘,这半年肉眼可见的胖了一些,身体也硬朗多了,她们家算是祖孙两人去上工,从不偷懒。
心竹先是买了三十斤的肉,五条鲤鱼送到了铺子里。
俩爹一转眼就溜了,姐仨开始买东西。
两种点心各买了五斤,自家人一人买了身衣服,鞋子,遇到卖羊肉的,好不容易抢到了半只羊,将东西都送了回了铺子。
这才跟青松一同去了张氏卖豆花的地方,离老远心竹就看到了一身长衫读书人打扮的葛青山,虽是个童生,倒是一点架子都没有,帮着张氏刷碗收钱擦桌子,样样都干,是个懂事的。
青松上前打招呼他也没有特别惊讶,脸上有些笑意也没有其他表情,热情的招呼他们坐下,张氏的豆花甜甜的,豆香味十足,很传统的手艺。
除了豆花,摊子上还有豆浆,单饼便没有其他东西了,大多数人是奔着豆花或者豆浆解渴来的,很快吃完便走开了。
饼是软和的发面饼,微咸的味道,就着豆花或豆浆吃的。
她家的豆花是甜的,不知道会不会接受心竹的建议再做些咸卤子浇上,毕竟豆花的甜咸之争属于南北之争,比战争还难打。
发面饼做的不错,可以中间来上一刀夹些菜和肉,这样饱腹感和味道都会强上一些。
心竹喝完最后一口豆花,起身笑着开口道,“张嫂,不知道您有没有吃过咸的豆花,做上个浇头浇在这鲜甜的豆花上,也好喝的很。”
说完拿起张饼低声道,“还有这饼,要是中间能夹上些肉或者菜就更好了,您说呢。”
都是聪明人,心竹这样一说张氏哪还能不懂呢。
张氏老早就听小叔说过他们书院李青松,特别励志,李青松的长姐,靠着一手的好厨艺开了家面条铺子供李青松读书,相公在世的时候带她去吃过,面条爽滑劲道,浇头做的特别香,好吃的紧。
张氏急忙道谢,心竹看着现在人也不多,拉着张氏的手在一旁小声道,“您可以将肉炖的软乎乎的切碎些,放些菜一同夹在饼里,您要是觉得这样麻烦也可以提前擀些薄的大饼出来,炒上几样小菜,由着顾客自己去卷着吃,喝的也可以不仅仅是豆花,煮些八宝粥小米粥也都是可以的,天凉了您就多支几个炉子热着,也并不一定得当早饭卖,中午吃也是一样的。”
张氏听着听着就掉起泪来,这是真真的在为他们考虑。
心竹帮张氏擦掉眼泪,“您别哭,没什么好哭的,我两个弟妹也被我给养活起来了,趁着还不冷,这两个月您攒攒银钱,回头租个小门面,入了冬这里可就不能再卖吃食了。我看您小叔也是个懂事的,等他考中了秀才好日子不就来了,嫂子的福气都在后头呢!”
青松和葛青山两人相视一笑,心里都松了口气,青松感觉倍儿有面子,他就知道他姐有办法!
这事算是解决了,两人这才回了面铺,她昨日就给陈叔陈婶送了信,今天少做些吃食,早早回家过中秋节!
一年到头的,他们家也就过两个节,一个是中秋节,团圆嘛,另一个就是春节了。
陈叔和赵大叔两人也早早的送完货回来了,心竹吩咐将店门关了,赵大叔刘大娘翠花嫂子每人五斤大肉,一条鱼,一包点心,一百文钱,就算是过节了。
官过五民过六,心竹决定明日放假一天,大家欢欢喜喜的过个团圆节。
发完中秋福利赵大叔就带着刘大娘祖孙翠花嫂子离开了,每个人都喜不自胜,他们东家好啊,日子越来越有盼头喽。
牛车上的刘大娘搂着自己孙子不禁流下了泪水,大家都知道,这是幸福和感激的泪水,刘大娘一路上对着孙子絮絮叨叨,“东家对咱们好,咱们也得懂得感恩,东家能到今天也是不容易,你啊好好干,长大了也跟着东家干,奶奶就不愁给你娶媳妇喽。”
心竹给陈叔陈婶的是一匹布,十斤肉,两条鱼,两包点心,还有一套文房四宝。
刚子这孩子聪明,现在上学堂,之后少不得也得花大钱去书院。
一家人这才慢慢悠悠的回家过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