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
当前医术最为发达的国家是秦国,列国的一国之君或重臣患病会寻求秦国派来医匠,秦国出于礼节一般会答应。
当归属于多年生草本,高四十厘米到一米不等。根圆柱状,分枝,有多数肉质须根,黄棕色,有浓郁香气。茎直立,绿白色或带紫色,有纵深沟纹,光滑无毛。
枸杞,二树名,棘如枸之刺,茎如杞之条。
黄芪属于多年生草本,高五十厘米到一米。主根肥厚,木质,常分枝,灰白色。茎直立,上部多分枝,有细棱,被白色柔毛。
它们都是诸夏本地就有的产物,只是分布的地方各有不同。
像是枸杞这玩意吧?它是智瑶逛“新田”的市集从秦国商人那里购得。
而当归和黄芪则是智瑶一次去“原”的时候野外发现,偷偷命人移植,带回“新田”的府宅内栽种。
那个“新田”是公元前599年时任晋君獳(晋景公)听从韩厥的建议从“绛”进行迁城。
初时,晋国的新都依然被称作“绛”,原来的旧都则是改称“故绛”,后来新都城则是换称呼叫“新田”了。
智瑶之所以需要偷偷摸摸,原因是“原”属于韩氏的封地之一,它在晋国的南部,地理位置非常靠近周王室,与单国比邻。单国则是周王室的公卿国,疆域范围还没有现代一个县的大小。
目前各贵族的封地,除了铜矿之外的所有资源都属于私有,没有得到允许一草一木都不能动的。
“没有萝卜啊……”智瑶觉得非常可惜。
不管是白萝卜还是红萝卜,需要到十三世纪才会从波斯传入诸夏,春秋时期当然没有。或者有,但是智瑶并不知道。
“取酒来。”智瑶吩咐道。
家主不在,世子也不在,长兄同样不在,家里自然是由智瑶说了算。
长期跟在智瑶身边的不止有众多的仆众,标配还有家臣。
家臣台狐看一眼一名侍女,示意照做。
智瑶在指挥人将剁好的羊肉放进簋(guǐ)中。
簋是个什么玩意?它圆口、两耳、三脚。当然,更多是没有“三脚”这东西,只是平底。
现在有三条腿的青铜簋还没有开始在烧火,里面放的是冷水。
羊肉腥味重,去腥最好是从冷水就放进去,再开始烧火,等汤水慢慢被加热的时候,会出现一个浮沫,再撇掉表面的浮沫,然后就该放生姜和料酒了。
春秋有料酒吗?看会不会用罢了。
侍女拿来的是桂酒,说白了就是用玉桂捣浆酿成的酒。
智瑶只是站着指挥,并非是他不愿意亲自动手,小胳膊小腿没多少力气是其一,再来是他亲自动手的话,台狐就敢下令时刻跟随的“士”将仆从和厨子拉出去埋了。
“士”就真的是“士”,可以理解为不是贵族的贵族,他们一般是作为武士的存在,为真正的贵族效劳,担任护卫,又或是作为军队的基层军官。
人上人嘛,动动嘴就行了,是吧?
一阵漫长的等待,智瑶已经开始在魂游天外。
“听说邯郸大夫(赵午)来了‘新田’,向国君控诉中军佐(赵鞅)的霸道欺凌?出自同宗的两家近日越来越有势同水火的趋势,还听说范氏和中行氏都支持邯郸赵?这么看,晋国又要爆发内战,不知道我家会不会被卷进去。”
漫长的春秋历史之中,每个列国都有爆发内战的历史,却是没有任何一个诸侯国如晋国每隔一段时间就会爆发内战,偏偏大多数时候还能维持住霸权。
范氏家主士吉射与中行氏家主中行寅都是晋国的“卿”,尤其中行寅还与赵鞅共同打造了诸夏的第二座“刑鼎”。
这个“刑鼎”是什么?就是将一些刑法铸以文字在上。
第一个那么干的人是郑国的公子侨,他也被称呼为子产,法家先驱之一。
晋国这边则是赵鞅和中行寅效仿,铸了诸夏第一座铁质材料的刑鼎。
史载:赋晋国一鼓铁,以铸刑鼎。
左传则曰:遂赋晋国一鼓铁,以铸刑鼎,著范宣子(士匄)所为刑书焉。
那么就是晋国成法由士匄来完成,赵鞅和中行寅将士匄制定的刑法铸在铁鼎之上。
范氏是祁姓,人们称呼他们的族人以“士”为前缀,主要是杜隰叔侍奉晋国,晋君任命他为士师(法官),此后便以之为氏,史书记载则依然用范氏。
“还听说孔丘已经成为鲁国的中都宰,获得鲁君宋的信任,治理都城?”
所以,智瑶知道自己和孔子生活在同一个时代啊!
那可是孔子啊!儒家学派创始人,后世尊称至圣先师的人物。
当智瑶发现自己与孔丘竟然生活在同一个时代的时候,心里着实是有些小激动,只是这种激动比较莫名,很难讲得清楚。
簋里已经在散发香气,掀开盖子一看,羊肉呈现灰白色,看上去卖相其实一般。
香气是中药材混着肉香,闻起来没有多重的羊膻味。
智氏家大业大,由于晋国卿位家族位比列侯,作为在晋国有卿位的智氏,吃饭的时候能够使用鼎来盛放食物的呢!
比较关键的是,哪怕智氏再